乾清宫大殿内,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孙如游正在介绍着朝鲜的一些情况。(顶点手打)
“……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倭乱爆发,朝鲜国世子临海君李珒被俘,其国主李昖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光海君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得到了朝鲜上下一致认可。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汉城,退守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此时,李昖已经属意于光海君了。万历二十三年,李昖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朝廷请求批准。朝廷答复,‘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许。光海君由是对朝廷暗有怨言。万历二十四年、三十三年,朝鲜再次上表请求易储,朝廷坚持不允许。”孙如游是个老礼部了,对于大明最重要的属国朝鲜相当熟稔,更对被废除的前朝鲜国主光海君了如指掌。
“由于朝鲜的坚持,在万历三十六年李昖死后,光海君李珲就接掌了朝鲜。当时他自称权署朝鲜国事,并上书朝廷请求册封,可先帝恶其专擅,拒绝册封……”孙如游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这个光海君李珲也算是个倒霉蛋,请求册封世子的时候,正碰上大明君臣在太子上较劲。主管礼部的朝廷官员自然不愿朝鲜废长立幼,给万历皇帝以口实,就断然拒绝了朝鲜改立世子的奏请。此后,又不等朝廷批准就自号为权署朝鲜国事,让讨厌大臣专断的万历皇帝给拨了回去。
孙如游心有所思,讲话自然有所停顿。朱由校有点奇怪,就开口问道,“接下来呢?接下来光海君李珲又怎么样了?”
孙如游一怔,急忙回答道:“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朝廷正式册封,光海君李珲在国内的地位一直不太稳定。为了保住权位,他就残忍的将自己的兄长临海君李珒杀害。临海君李珒是李昖的庶长子,光海君李珲是庶次子,这次篡权夺位的,则是李昖庶五子定远君李琈之子。李昖还有个嫡子,年仅八岁就被李珲杀害。”
“这世上还有如此禽兽不如的人。”朱由校气的脸色铁青,他一向重视亲情,对手足兄弟极为看重,却没想到光海君李珲竟然如此歹毒,为了权势竟然残忍的弑兄杀弟,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皇上有所不知,由于朝廷迟迟不肯承认光海君李珲的地位,他就一直怀恨在心,”兵部尚书熊廷弼站了出来,瓮声瓮气的说道,“臣在辽东和建虏作战的时候,这李珲就一直和建虏暗通款曲,还背地的掣肘臣……”
朱由校没好气的看了熊廷弼一眼,“即然如此,你为何不早早奏报上来,也好让朕把李珲抓来治罪?”
熊廷弼怔了怔,灰溜溜的退了下去。笑话,朝鲜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不征之国,立国也有数百年了。我大明这些年国力疲惫,刚刚才恢复了点元气,用得着为点意气之争,去攻打朝鲜吗?
见熊廷弼不再说话,朱由校也不再追究。毕竟,那是自己的老丈人,还是留点脸面吧。
低头看了看朝鲜的国书,上面写的是端端正正的正楷汉字。朱由校不由得一阵惭愧,这还是外国人写的呢,可要比自己的那手破字好的太多了。仔细研究了一番国书,朱由校抬起头来,“按照朝鲜国书所说,朝鲜这次政变,是在其国母,宣祖大王之妻仁穆王后的支持下进行的,是为了匡扶正义,恢复正统。对此,诸位爱卿是如何看的?”
大殿内鸦雀无声,迟迟没有人做这个出头鸟。只有曹化淳立功心切,看到没人接皇帝的话,就跳出来答道,“万岁爷,这个光海君李珲本就不是什么好人。他死了就死了,朝鲜另立国君也正好免了朝廷的一番手脚。若是新即位这个绫阳君李倧听话,朝廷就册封他做朝鲜国主吧。”
朱由校好悬没笑出声来,他狠狠的瞪了曹化淳一眼,“你还知道看看绫阳君李倧是否听话才册封,真是难得了。”挥了挥手,朱由校让曹化淳退下。
见皇帝如此,曹化淳自觉献丑,便老老实实的退回原位。正好他站立的位置和魏忠贤相邻,刚一回来就听到魏忠贤语带不屑的说道,“蠢货。”
“你,”曹化淳气的直咬牙,却看了看皇帝,忍了下来。
朱由校并没有发现曹化淳和魏忠贤的互动,他正环视着大臣,“诸位爱卿,你们的意思呢?”
“启奏陛下,”兵部尚书黄嘉善出列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