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大结局(2/2)

类别:其他小说    作者:夏日的微风83    书名:抗战之血色战旗    本书简介
    才进入人群中的特务,几乎在一瞬间,就被无数黑洞洞的枪口制服!

    而在最外面的那些士兵,也都一起转过了枪口。

    蒋介石的贴身shì卫们,甚至没有反应过来,已被缴械。

    一切的一切,都生得太突然了,甚至让人没有任何反应的机会!

    “你们,你们想做什么!”蒋介石暴怒地吼道。

    一名上尉带着几名士兵走上了主席台,用冷漠的声音说道:“兵谏!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中国不再需要战争了!”

    “娘西皮的,你们不是军人,不是军人!”蒋介石愈的愤怒。

    “我们是军人,真正的军人!但我们不需要任何形势的内战!”上尉还是淡淡地说道。

    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声,接着几架运输机出现,不一会,无数洁白的伞化在空中飘dang。

    那是伞兵部队!无限忠诚于高飞的伞兵部队!

    在重庆,早已全部武装的新9军,在军长金锁柱的指挥下,迅开始布防,控制重庆。

    在重庆的外围,新2军、新7军也都谢依的指挥之下在同一时间展开行动。

    公元1946年4月24日,在蒋介石准备还都的庆典上,震动全国,震动世界的大事终于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生了:

    重庆兵变爆!

    24日,伞兵第一突击的大队在重庆进行空降,新9军、新2军、新7军迅进入重庆,并完全控制重庆局势。

    蒋介石夫fù及多位政府官员被软禁在重庆秘密地点!

    同日,昆明卫戍司令老黑宣布戒严,福建宣布戒严,台湾宣布戒严……

    开始了,一切都已经正式开始了!

    25日,高飞终于出现在了重庆。

    当天下午,高飞宣布了著名的《和平宣言》:

    “……我们需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经历了无数苦难的中华民族,不应该再自相残杀了,如果要承担罪名,那么一切都由我来承担……

    我呼吁和平,呼吁停战,呼吁所有人都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放下武器,携手一致,用最好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真正和平民主的国家……

    在此之前我将代理总统一职,直到谈判完成,举行全国大选,我郑重的警告所有势力,不要再继续流血,不要再继续战争……”

    这篇万字的“和平宣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

    26日,高飞在重庆继任临时总统一职,让人奇怪的是,美国方面保持了沉默,似乎在那默许着高飞这么做。

    而苏联则对此表示谨慎欢迎。

    27日,**方面表示欢迎高飞的“和平宣言”,并愿意展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和平谈判。

    国内的各方势力在度过了初期的恐慌之后,开始认真审视当前局势。

    高飞已经控制了重庆、云南、福建等地,势力雄厚,军中民间支持者众多,同时美国方面态度非常暧昧。

    即便要打,也未必是高飞的对手。

    原本剑拔弩张的局势,却奇怪而微妙的渐渐平息了,谁在这个时候动战争,必然将成为民族的罪人。

    “哥,中国方面的代表到了。”金锁柱走了进来。

    高飞穿上了军装,仔细的在镜子里照了一下:“走。”

    “哥,谈判能成功吗?真正的和平能实现吗?”

    “能!”高飞停住脚步,自信地笑了:“我向你保证真正的和平一定能够实现的。”

    是的,和平一定能够实现的,中国不再需要战争。

    高飞知道历史上会生什么事,他也有充分的信心让悲剧不再重演。

    无分党派,无分信仰,目的只有一个:

    和平!

    被战争摧残的中国,再经不起战争了,现在这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恢复。而能够领导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高飞坚信,这个人选一定就是自己!

    即将到来的谈判,即将到来的选举,高飞已经牢牢的控制在了手中。

    悲剧,将从这里结束,从这里划上了一个句号……

    ………….

    1946年1o月2日,全国大选开始。

    同月,高飞当选为联合政府总统。

    战争终于结束了,久违的和平也终于出现在了中国大地之上。

    但一副千斤重担刚刚放下,另一副千斤重担却又压在了高飞的肩膀上。

    一段历史的结束,是另一段历史的开始。

    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盛,从这一天正式迈开步伐!

    (《抗战之血sè战旗》全书完,请支持蜘蛛的军阀》,战旗写的不好,蜘蛛非常之的恐慌,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写好新书小军阀吧,蜘蛛真诚感谢大家!)Roa。

酷虎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抗战之血色战旗 > 抗战之血色战旗简介 > 大结局
申明:抗战之血色战旗最新章节,小说《抗战之血色战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酷虎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