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郑芝龙不是这样的人,那事情就要麻烦千百倍,真是万幸。
闲谈之句之后,进入整体,懿安皇后道:“郑将军,哀家现在决定要经略外洋,你看条件够吗?”
经略外洋的问题,懿安皇后早在一开始召见他的时候就交底了,郑芝龙一天都没有放松过。
现在懿安皇后既然提起,那就意味着懿安皇后想要开始行动了,郑芝龙胸有成竹地道:“皇后,经略外洋,台湾就是我们的第一块跳板。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取台湾没有问题。拿下台湾之后,立即全面把持外洋贸易,那我们的实力还嫌不足,但把持五成的份额还是可能的。”
见懿安皇后没有开口的意思,郑芝龙继续道:“现在外洋,是西班牙和荷兰两国争雄。荷兰的根基在天竺,他们建了一个东印度公司;西班牙的根基在吕宋,这两国之间争斗不断。”
“占据台湾的就是荷兰人,我们占据台湾之后,先可以与西班牙联合,消弱荷兰人的力量,最后再把他们统统赶出去。”
沉吟片刻,懿安皇后问道:“如果要把他们全部赶出去,郑将军,你估计还得需要多长时间?”
郑芝龙道:“按照现在的进度,臣敢保证,最多三年,我们的舰队就足以纵横外洋。”
知道事关重大,黄宗羲顶了一句,道:“郑将军,此事关乎国运,万万不能有一丝戏言。”
郑芝龙正色道:“黄大人放心,不会有任何问题。”顿了顿,又道:“不论荷兰,还是西班牙,他们都远在万里之外。以前就是朝廷不重视,要不哪有这些红毛鬼子耀武扬威的机会?现在以举国之力造船练兵,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郑某还不如一头撞死的好!”
想了想,懿安皇后道:“占领台湾之后,要立刻进行大规模移民,把台湾打造成我们经略外洋的大后方。以后,在外洋所有的战略要地,我们都要占住。至于其他地方,只要是我大明子民,去哪里闯荡我们都要大力支持,如果有能异地为王者,我们更会全力支持。”
郑芝龙一听,头皮都麻,要是按懿安皇后说的去做,那他郑芝龙就是真真正正的海上龙王,那时的威风还了得!
郑芝龙激动地站起身来,抱拳躬身,道:“如果皇后下令,那臣这就起兵,最多两个月,捷报必定送到京师!”
虽然知道郑芝龙极为尽职,但这么快,懿安皇后还是稍微愣了愣,然后问道:“郑将军,凡事以稳为主,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郑芝龙道:“皇后,臣清楚职责所在,所以对台湾的活动从未停过一天。臣在台湾早已布下了很多人,而荷兰人加在一起总共也不到两千人。所以,只要天朝大军一到,荷兰人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也是,懿安皇后点了点头,道:“郑将军,哀家准你相机行事,全权负责外洋事务。”
懿安皇后之所以如此信任郑芝龙,对郑芝龙大放手,一是因为郑芝龙本人的关系,另一个原因更重要,是因为现在就是郑芝龙起了异心,懿安皇后也有手段对付郑芝龙。
行库成立之后,懿安皇后就不缺钱了,至少是不缺军费了。而且,对懿安皇后大力兴建外洋水军,商人们更是全力支持。所以,郑芝龙现在拥有的实力比之以前足足扩大了三倍不止。
现在,郑芝龙麾下的水师舰队,船的吨位更大,士兵的训练更精良,火器更猛烈……凡此种种,郑芝龙所以才有这么足的底气。
-----
看着刚刚送来的情报,陈海平轻轻叹了口气,郑芝龙已于月前攻占了台湾。
懿安皇后这个女人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懿安皇后总能在既有的条件下,把一件事做到最完美的境地。
懿安皇后接下来怎么做,一目了然,当郑芝龙成功把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这些红毛鬼子都撵跑的时候,懿安皇后就有了最大的依仗-银子。
有钱好办事,他如此,懿安皇后也一样。
清丈田亩,懿安皇后就已经把手伸进了广大的农村,如果再有充足的财力为后盾,那懿安皇后能做到什么地步,陈海平心里也没底。
懿安皇后总是在不屈不挠地,一点一点地,把他们之间的差距慢慢缩小。而这种差距,每缩小一点,也就意味着将来的战争更惨烈一分。
因为懿安皇后的这些努力,他最厉害的货币武器轻易不能用了,就是用了效果也必定有限,而且一个弄不好,偷鸡不成,还得反蚀把米。
江南的情势不容乐观,辽东的形势同样如此。
孝庄皇后不愧那一世的盛名,更因为他而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布木布泰这会儿更厉害了,简直又是一个懿安皇后。
袁崇焕本就极喜欢这位新夫人,布木布泰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袁崇焕对布木布泰更是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袁崇焕善治兵,布木布泰善行政,这两人简直是绝配,把辽西治理的是蒸蒸日上。
这一南一北两个女人,将是这天下大势最大的变数。
辽西如此,辽东的气势就更胜一筹。
皇太极不愧是卓越的政治家,既有高的政治手腕,又有极其精准的目光。
这一次,皇太极把高的政治手腕用在了朝鲜人身上,而精准的目光对准的则是他。
大规模移民,是拆除这枚大炸弹唯一的法子,但皇太极想要移民成功,他不阻止是先决的条件。
皇太极看准了他不会阻止,而他也确实不能阻止。
华夏,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小事儿,但把朝鲜并入华夏,则是千秋大业。
历史历历在目,都清楚无误地表明,朝鲜半岛对于中华大地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可比。
上溯千年,隋朝灭亡的起因就是因为三征高句丽无功,如果不是因为这个,那隋炀帝杨广以开凿大运河之千古伟业,也必然是千古一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盛唐出现。
明朝之亡,实亡于朝鲜,如果没有抗倭之战,努尔哈赤根本不可能兴起,明朝也就必然会挺过随后小冰河时期,那历史就将彻底改变。
清朝之亡,也是亡于甲午海战的失败,同样是因为朝鲜。
历史上,把朝鲜并入华夏版图的唯一一次机会是在唐高宗李治的手里出现的。
唐朝统一天下之后,并没有吸取隋炀帝杨广的惨痛教训,反而继承了杨广东征的策略,继续征讨高句丽。
这一战打了很多年,并终于在唐高宗总章元年摧毁了高句丽,但可惜的是,由于吐蕃借唐朝东顾而崛起,形成西线严重的安全威胁,从而不得不主动退出了朝鲜半岛。
现在,这样的机会就在眼前,而且不费自己一丝一毫的气力。所以,尽管皇太极的实力会因此大大增强,但陈海平非但不能阻止,反而还要暗中多方协助。
比如,加大粮食的贸易;再比如,走私人口。
所谓走私人口,就是把陕西的灾民转移到朝鲜去,走私的路线经山西到归化,然后再经辽东,最后抵达朝鲜。
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好在,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这一千秋大业。
皇太极也很识时务,在移民的同时,也更加进行汉化。而这,就是最高明的政治家之间,进行的最高层次的博弈。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