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刚接到河北道传来的消息。监察院张少府两日前由卫州黎阳赶往了卫城,并且同时驻都畿道大军也在飞骑营大将军楚显的率领下抵达卫城。”
山南道邓州大营,中军大帐前的亲卫通传之后,这位相貌平平,身上气质也不过就像个寻常士子读书人的平王李隆基麾下大将军王平恭身入内,尽管此刻这位一切皆平平像文人更多于武将的儒将王大将军在朝仅有五品王府家将之衔,可其实谁都知道这么一个五品家将却绝对乃是平王李隆基手下第一大将,并且日后他也必将成为大唐天下的第一大将!
眼见平王李隆基只是随意点头似乎并不为他带来的这个消息而有情绪变动,王平忍不住前行两步,微微低头的他恭身又道:“殿下,虽说张少府最终还是依着您的计划而试图赶回了京城,可末将却实在费解,以张少府的性子来看,他如何会在殿下做出那些举动之后,毅然而放弃了河北道之事?”
张宏本性谨慎,几乎已经达到了处处如履薄冰的地步,这一点王平在京时兴许并不知道,可这么些时日下来,他伴在平王李隆基身旁,听起平王殿下对那少年的诸般评价,自然也能更加的了解张宏。所以就眼下张宏对河北道之事的态度。他是真的心存疑惑,要知道,在山南道焦王一事未平时,那少年决然而选择对河北道痛下狠手,原本就不是一件太明智的事情,尽管这本就是平王殿下的意思,可依着那少年的心性他应当不会如此简单的就完全顺着平王的意思而不顾河北道大局一事。
听闻王平这点疑惑,本来留在这山南道就存着栽培王平心思的平王李隆基这才丢下手中毫笔,缓缓抬头。
在山南道的这几个月里,平王李隆基显然清减了几分,面色也再不如在京时那般红润,不过也是因为这几个月里的劳心费力,李隆基消瘦的面上倒更多了些刚毅之色,尤其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更是隐隐泛着一股常人不敢直视的威严。他并没有直接为王平解释这点疑惑,反而看着他这位手下第一爱将,轻声问道:“本王且来问你,你那位师兄,礼部侍郎孙业也一同去了河北道你是知道的吧?既如此,那你不妨大胆的再想想,父皇与帝师派了你与我在这山南道,而又派了孙业与张宏在河北道,那他二人究竟存着怎样的心思?”
孙业,提起这位师兄,王平心中便多少有些不自在,他自己很清楚,与孙业早年随在帝师身旁时,他便始终对他那位师兄心存顾忌。这顾忌兴许只是因为学习堂正兵法的他,不可避免的本能的会抵制学习一派阴谋论调的孙业,而这抵制,也正是缘由两人堂正与阴险的明显分歧。
不过,尽管王平堂正,可他终究还是随在帝师那等人物身旁十多年,他对于那些举一反三的东西当然也非常人所能及,只是微一思量,王平随即便言语间带着些疑问而轻声道:“这点末将也能理解几分。可先前河北道传来消息不是说,因为江南道之事,张少府始终是与孙业有着间隙而相互猜忌吗?这样一来,就算是孙业察觉到了殿下您的意思,可那张少府又如何会相信于他?”
李隆基目中呈现些许嘉许之色,一个彻头彻尾的武将能够在政治这等斗心斗智的问题中想这么远已经殊为不易了,他当然听得出王平说出这话,那已然是代表着他已经想到了张宏决然而对河间崔氏动手,那原本就是因为孙业的建议。不过这嘉许并没能持续太久,李隆基转眼便又道:“你只看到了表面而不能看到实质。你再想想,帝师派孙业前往河北道难道就真的仅仅是要孙业在河北道辅佐张宏吗?”
平王已将话点的如此透彻,王平当然瞬间便抓到了重点,他豁然抬头。迎上平王李隆基那双充斥着叹息与玩味的眼神,脱口道:“莫非……”
“确实如此,帝师与父皇的意思当然不是要孙业仅仅辅佐张宏河北道一事,若本王所料不会差……这孙业怕以后都会随在张宏身旁!”断然而打断了王平的话,平王李隆基满腹叹息,孙业此人的才能他当然极为了解,而也是因为他了解孙业那登峰造极的大局谋断力,所以在过往的那些年中他不止一次暗中争取过孙业的辅佐,可却实在不曾想到皇帝陛下居然在这一次如此干脆而便将孙业留给了张宏!
由此可见,那少年成为父皇手中最利的一把刀已成定局,再无改变之可能!
“本王知道这一点,孙业自然也能知道,所以既然孙业日后都会留在张宏身旁,那你以为他二人之间的间隙能存在多久?虽说张宏生性多疑,可在你那位师兄的手段下,你认为张宏能够疑虑孙业多久?”不给王平震惊的机会,李隆基淡然而又陈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
王平当然知道他那位师兄如果要争取张宏的信任,那根本就不是个问题,他很愿意相信这天底下若单就把握人性人心而言,孙业绝对堪称大唐第一人。
至此,王平对于那少年离开河北一事便再无疑惑,他也隐隐明白,其实张宏决然而对河北道动手,原本便是平王李隆基与孙业之间一次完美的配合,只不过这次配合中,显然还是孙业成就了平王殿下。
李隆基望着他手下这位大将目光深邃,毫不客气的说,他知道王平这时的想法,也知道王平的想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他肯定更了解张宏那少年,所以也想得到,与其说是孙业配合了他让张宏决然而对河北道动手,倒还不如说是张宏在想通了某些事情以后,主动配合了他。若不然……仅仅就凭孙业,断然是改变不了张宏的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