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年一月。(顶点手打)
蔚蓝色的天空,碧蓝色的大海,海鸟在天际来回飞翔,白云处处,海风拂面,使人大感心旷神怡。
海面上,十艘满载三千人的大型海船迎风破浪,随着桅杆上的水手把勺子吹响,无数衣衫褴褛的百姓涌出船舱,兴奋的站在甲板上,望着远方旗帜飘扬的港口和一排排的崭新建筑,惊呼连连。
甲板最前端,张梁不可置信的擦擦眼睛,惊讶的道:“老天爷,这才几个月的工夫,就完全变了模样。”
“哈哈,粱爷,平安港还不是最大的港口,据说大人要在另一端的什么台北修建更大的口岸呢,别说您了,咱们十天一个来回,每次回来,这里就变了一些模样。”
“十天一个来回。”张梁默默算计了下时日,果然从泉州起行,要是天气晴朗的话,五日就能抵达台南,五日就能又返回泉州。
望着身边饱经风吹雨打,一脸风霜的精壮汉子,张梁问道:“李大哥,你是咱家多年的老人,你这支船队规模最大,这一个月能运送多少人过来?”
叫做李大哥的精壮汉子四十几岁,七年前被重金招募为张家商船队的一位船长,因为熟悉海道为人稳重精明,后来成为整支船队的首领,此刻警觉的看看左右,低声道:“这些都是大船,一条船能满载三百多人,十艘船将近四千人,一个月最少送一万人过来,加上另外两支船队,不过半年时间,已经送过来十五万流民了。”
倒吸一口冷气,张梁目瞪口呆,这海船本身就是他见过最大的,当然,远远比不得郑和的大宝船,其实除去货物的话,还能挤满一百多人,毕竟不需要远洋,需要携带大批的补给和商品。
“哪来这么多流民?”张梁情不自禁的问道,山东一带都往东北移民,这南方富庶,谁会舍得跑到这蛮荒之地?
“呵呵,看来粱爷没到过咱南方啊”李老哥哈哈大笑,指着北方说道:“福建和广东多山,不像苏杭和湖南湖北乃是鱼米之乡,那里都是后来迁过去的百姓,日子苦着呢,一年种地的收成不多,还得上缴六成多的粮食,就是这样艰难,那土地还动辄就得就被老爷们强行买下,虽说交给老爷们不过五成粮食,但家里孩子多了,祖传的十几亩地根本不够吃了,唉”
李老哥本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原本是一农家子弟,明初时朝廷鼓励开荒,就抢着耕种几十亩荒地,家里因此衣食温饱,安居乐业。
谁知后来村落迁来了十几户外来人,按照人头分配的田地数目,李家被官府逼着退掉十几亩良田,村子里山地多,必须分些田地出来,不然重新开垦荒地,起码三年得白养活这些外来人,官府为了政绩,自然不肯等上三年。
就算如此,家里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只是后来各家各户人口增长,朝廷赋税每年增加,就开始渐渐入不熬出了,还不许农户子弟到城里打短工,只能给当地的富户当长工,遇到个收成不好的时节,官府下来催得紧了,只得靠卖农田勉强度日。
日子久了,李家就这样沦落为赤贫之家,只是田地没了,税赋照样年年得交,逼得一家人干脆卖身给村里的秀才,起码勉强得以温饱,李老哥不愿意给人家当奴隶,就偷偷跑到城里当了一个水手。
类似李家这样的事情,在整个南方可谓比比皆是,官府只要满足朝廷规定的最低赋税,对于土地兼并之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朝一年税赋还不过南宋时的六分之一,可想而知,那些钱都流入到谁的腰包里,农民为何处境艰难,到处都是流民了,盖因实在是被官府逼得狠了,农户即使饿死也不想当个小商小贩,因为地位太下溅,唯一的读书出路就会因此断绝。
太祖皇帝朱元璋出身赤贫,他的理想就是小农社会,最好是鸡犬声相闻,村村老死不相往来,在位期间,最得意的就是不花一分钱养了几百万军队,可惜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勇猛善战的军户,早就和普通百姓无异了。
家家户户都要落实徭役和赋税,就连修建万里长城,都得全国各地每家做好城砖,然后运送到北方,最终劳民伤财,而贵族阶层牢牢把持天下百分之七十的财富,而天下赋税却完全压在农民头上,各地流民成灾也就不难理解了。
“唉,家乡听说大人这里二年免税,第三年起,永远只征收三成粮食,只要出生一个娃子,不管是男是女,都会给十亩地,还会立下死契,土地世代属于百姓所有,闹得全村人都逃过来了。”
李老哥神色感慨,就算他这些年月钱丰厚,早就养活一家老少衣食无忧,还是忍不住为乡亲们开心。
张梁心中一跳,不过随即放下心来,就算南方逃过来百万百姓,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如今整个国家人口突破亿万,各地官府巴不得流民都消失不见,哪还会阻止?
说着话的工夫,船队渐渐在海岸边停住,然后两艘两艘的靠近码头,张梁告别指挥船队的李老哥,迫不及待的,带着护卫乘坐一艘小舢板上岸。
此刻码头一片繁忙,到处都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