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大战,使北匈奴的情况更加恶化。不但损兵折将,人口锐减,国力也是大耗,汉宣帝当政后,北匈奴不断有人南下附汉,元和元年前后,就有七十三批南下归附,再加上南匈奴的攻击,北匈奴的力量更是大为削弱。章和元年,鲜卑又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了当时的优留单于。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生蝗灾,人民饥谨,内部冲突不断,实力更是大弱。东汉乘此时机,于汉和帝永元元年又开始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永元元年,寰宪、耿秉率军于稽落山大败北匈奴,北单于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寰宪、耿秉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二年,再出击北的奴,北单于受伤逃走。
三年,汉军又出击金微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率残部西逃手乌孙小与康居,被迫西迁。
逃至乌孙立足后,北匈奴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汉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班勇于汉安帝延光二年及汉顺帝永健元年先后两次击败北匈奴。顺帝永和二年,汉将斐举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桓帝元嘉元年,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逃。
至此,北匈奴已无法再在西域立足,对汉廷也再构不成威胁。狂帝末年,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再次西迁,其后便无北匈奴的消息了。
其实自永元三年,北匈奴西迁之后,便已对汉廷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其后的抢掠搔扰,也只是在西域,对中原可说无任何影响。到桓帝时,北匈奴再西迁,中原都不闻其消息了。所以,这时的汉末时期,说匈奴便主要是指内附归汉被安置在河套地区的南匈奴。但南匈奴虽说是归附,其实仍是相当自治。其间与汉朝政府也是时战时和,反复无常。再加其部因借着汉朝的军力多次大败北匈奴,接纳了大量的降众,虽使势力大增小但也因此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驻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多位南单于都被叛军所杀。
曾经强大的匈奴,至此时已是非常的衰败。在漠北已无立足之地,北匈奴被迫一再西迁,世居的草原被鲜卑所占领,其统治也被鲜卑逐渐取代。南匈奴虽在接收了北匈奴的大量降众后势力大增,但在永元六年,其部又生了一次大变小使得匈奴又再次分裂。
永元六年,南单于师子立。但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却对师子不服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键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大军以及乌框、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使其逃走。
汉安帝永初元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安帝元初六年,逢侯被鲜卑击败。遂率领百余人投降汉朝。这一次的大变与逢侯率部出逃使得南匈奴的实力一下子便大为削弱,东汉朝廷也因此对南匈奴的管理越加严厉。在东汉中期及以后一再生南单于被汉朝官员拘补、更换、逼死甚至杀害。
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又再次生内乱,族人杀死单于羌渠,其子左贤王於夫罗即位。而参与者恐被报复不认可新单于,又另行拥立一位新单于须卜骨都侯,於夫罗势弱,遂率部前往汉廷求助。抵达长安之时,正值董卓新死,李、郭反攻长安之际。李、郭因怕不能攻下长安,联合一切可联合的人,於夫罗正于此时而来,也被李、郭所联合。
於夫罗见汉廷大乱,李、郭势大,也便答应了协同二人,李、郭等人攻下长安之际,於夫罗趁机率部进长安城中抢掠一番,蔡文姬便是在南匈奴的这番抢掠之中被匈奴人所掳。
李、郭掌控朝廷之后,於夫罗得了二人当初答应的赏赐,又闻留于河套的族人拥立的另一单于须卜骨都侯已死,便率众而返。兴平二年至河东时,於夫罗死,其弟呼厨泉立。呼厨泉在平阳停驻一段时间后,又继续率众归返河套,至去年已还河套。
须卜骨都侯死后,河套的匈奴人未再立单于,而由各族领、长老联合议政,权行南庭之事。呼厨泉斑返河套,答应不追究当年之事,各族领也便答应拥立他为南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