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军事常理,霍青占有后勤优势,匈人占有兵力优势,那么霍青就应该利缓不利急,采取长期坚守的战略以逐渐削弱匈人。但他根本就没有打算按常理出牌。帝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和混乱,民众艰苦已极,特别是在东部诸行省,当年霍青带领难民逃难之时看到的繁华城镇和星罗棋布的村落,现在已经十不存一,科科勒境内常常是十几二十哩不见人烟。这种惨状,让他意识到如果与俄提洛进行一场持久战,帝国已经衰败到极点的元气势必更受重创。现在,霍青所控制的区域内,难民如潮。从格涅斯那里报来的消息,光是大君堡一城便已有二十万难民。加上原先在城中的将近三十万市民,城中已经极为困难,每天饿死的竟有数百人。格涅斯和荷莫斯两位大君堡的军政长官,已经是焦头烂额,一再乞求自己多想想办法。但目前霍青又有什么好办法?前线十几万大军必须确保供应,就这一项便已经耗尽了帝国的潜力。东部是毫无指望的,而西部也处于战后恢复当中。唯有汉克士和达拉尼亚未经战火,但以两个行省之力,如何能支撑起整个帝国?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入冬之后必然会更加困难。霍青不能再与俄提洛耗下去了,自己已经计划周全,就等着与匈人来一场决战。
在叶尔尼南部与科科勒北部奔波了十天之后,俄提洛终于丧失了抓住敌军的信心。这支敌军太狡猾了。瞻之在东,忽焉在西。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就像鱼儿进了水里,忽隐忽现,神出鬼没。时不时出来捣一下乱,等自己赶到之时,却早就无影无踪。虽然自己想尽了办法,分进合击,疾进突袭,设伏诱敌……全不奏效。匈人的损失并不算大,但也奈何不得他们。这十天下来,俄提洛没有抓住敌军,但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他摸清了这支敌军的底细。不过一万多人,且全部为轻步兵,野战攻坚能力并不强。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于攻取自己的后方,而在于搅乱局势。
不能再在这里与他们耗下去了,俄提洛心中已有决断。这两天,南边的急报接连传来。安尼尔的局势十分紧急,克林斯堡大军攻城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强大,东哥昂人数度突入城中,与自己的部队展开巷战。幸好英勇的族人们不顾伤亡,奋力反击,才将东哥昂人逐出城去。报告中已经提到,安尼尔的城墙已经塌了一小半,城防已是形同虚设,全靠临时垒成的墙体进行防御。而北岸的三万人,在敌军的严密防守下,一步也不能越过第斯里河。必须赶回去了,不然安尼尔的五万族人性命堪忧。有第斯里河的阻挡,他们就算是成功突围,也无法回到北岸与友军会合。
既然面前的这支敌军并没有攻下大城的能力,俄提洛放了大半的心。只要图勒日勒严守城池,后方便无全面失陷之虑。他命令图勒日勒将手中一万多兵力分作五部,分别镇守克鲁伯周边的五座大城,相互呼应。如敌军前来骚扰,不必出城应战,以防敌军趁机偷袭城池。只要南边战事获胜,这一支小小游击队伍,又能有多大作用呢?
十月底,俄提洛率十万大军再度南下。这一次北上救援克鲁伯,纯属白跑一通。十万大军千里迢迢回师,又在叶尔尼与科科勒之间奔波数日,连一个敌人也没见着,枉自吃了一番辛苦。连着十来天行军,匈人疲累不堪。俄提洛心中虽然焦急,但再不敢急行军,否则即使赶到南边,大军也会垮掉。
俄提洛并不知道,早在三天前,安尼尔的攻城战就已经结束。城池并没有陷落,克林斯堡大军在前一天还在大规模攻城,但第二天天一亮,安尼尔的匈人却觉敌军不见了。城外静悄悄的,敌军成片的营帐还在,但毫无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