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氏兄弟成为同盟会商人从政的典型,这成为同盟会重商主义最显著的典范。程璧当日在江阴反对剃发令运动中,就撒尽数十万家财以资守城,随后又为江阴危难而到处奔赴求援,忠义之心路人皆知。而这个程平年纪二十多岁,当初也随程璧参加了江阴抗战,而且出身商家,参加过科举,但名落孙山,他虽然不擅长八股文,但他懂经济,有学识,也有见识,头脑灵活,不是那些只知八股文的书呆子可比。也因此,他得到了沈廷扬和顾炎武俩人的联名推荐。
等老家伙与程平等人上了岸,高旭领着刘中藻、张肯堂、许用等人大步迎上前去。众人之间自然免不了一阵问候,特别是刘中藻,他在崇明呆过一段时间,深知这个老家伙的手段,也吃过他的苦头,所以,对于老家伙的到来,他不敢等闲视之,神色之间分外的热络。
只是像张肯堂、曾樱、路振飞、陈鼎等人,自持身份,脸上颇有矜持之色。以他们看来,说到底,老家伙不过是高氏的一个家奴而已,高旭摆出如此大的捧场来欢迎一个家奴,着实是小题大做了。要知道他们个个是进士出身,人人就在崇祯朝时就身居高位,如今在刘中藻的劝说下屈就同盟事业,但文人的矜持哪能一下子就改得了?
刘中藻见了同僚们的神色,心中忍不住叹了一下。他深知在同盟会这个新势力之中,主导会政的不再只是那些当初靠八股取士出来的官绅阶层了。同盟会提倡士农工商并重,士人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在同盟会内早已不成立。同盟会的举贤体系不拘一格,反倒是那些只知八股文之乎亦者的书呆子被扫到角落,而那些出身商家、匠家这些贱业的子弟们,只要心怀忠义,有能力,懂实务,就能得到重用。也正因为此,同盟会被那些守旧的官僚们称之从头到尾都带着铜臭味。
至于参加同盟军,只要有军功就能迅速得到提升,大明军队里那些吃空饷,欠饷的狗屁事,同盟军里没有一丝一毫,而且丰厚的军饷与福利,以及报效家国的荣誉感,积极开明的进身之阶,多少人为了成为名扬天下的同盟军中的一员而费尽心思。
而且这批随老家伙来的同盟会总部会务干员,大都是来自江阴、嘉定等地的忠义力量,这些人是高旭的坚定的支持者,是同盟会的核心力量,这些人来到福建,将来挤掉多少福建系官僚的饭盘?高旭在军事上光复福建之后,现在开始在政治上腾出手来了。刘中藻可以想像,借着这次矿乱事件,那些泥石俱下来投机同盟会的福建系官员,将会有多少人因此而落马。
作为一个资深的积年老吏,刘中藻自然知道光凭着那些矿匪就想动摇同盟会的根基,在同盟军的实力下,简直是笑话,面对满清铁骑也势如破竹的同盟军,还怕矿匪这些乌合之众?
刘中藻可以想象,这些同盟会总部的会务干员来到福建之后,就迅速地充实到福建各个州府之中,而这个老家伙将会在高旭离开福建之后坐镇福州中枢。到时,他这个福建行政院院理事长,要是没有这老家伙的支持,怎么能干得下去?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这老家伙将是刘中藻在福建事务中的一个对手。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刘中藻代表了福建系旧式官绅这些同盟会外围力量的利益,而这个老家伙却是代表同盟会核心力量的利益,是高旭派来制衡福建系官绅阶层的。
刘中藻知道,随着同盟会的崛起,要是抱着这天下不管谁当主,终究还是他们这些士人阶层当家作主的年代过去了,因为在同盟会的会政体系中,特别注重民生经济,那些有着实务能力的商家大掌柜式的人才,比那些不通实务只知八股的书呆子更吃香。高旭对于士绅阶层的态度,刘中藻深知其道,你要是抱着大明正统观念不放,可以,去两广的绍武和永历两个南明政权内只哄去,别在同盟会的光复区碍事,你想留下,要么安安分分的,不然同盟会的黑衣卫宪兵不是吃素的。
一句话,对于同盟会事业,你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赞同的可以加盟,反对的可以离去,也可以留下观望,要是搞破坏,就当心被黑衣卫宪兵扫地出门。那个原隆武朝的大学士朱继祚为什么跑路到南澳,就是因为他要是在莆田再瞎折腾,一旦触及了高旭的底线,那些穿着黑色同盟服的黑衣卫就要上门请他到福州喝茶了。
而这个消息还是刘中藻派人透露给朱继祚的,看在同为隆武朝大学士的份上,刘中藻也是尽自己的能力来保护像朱继祚这样的旧派同僚。没有枪杆子,靠磨磨嘴皮,有什么用?放眼天下,连号称天下无敌的满清铁骑也在同盟军的火枪下像纸糊的一样,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止高旭这个海盗之子的“瞎折腾”?
想到这里,刘中藻忍不住望了高旭一眼,暗想这些矿乱危机会不会是高旭有意促成的,不过是创造一个清洗福建系那些昏庸无为的本地官员的机会,为了给这些来自同盟会总都的新生力量腾出空位来。
这个高旭的手中,有同盟军这样的尖刀力量,有同盟会那批狂热的支持者,也有像老家伙这样的索命绳索,在这个天下之中,还有谁能阻止了得他?
至于老家伙那冷馊馊的阴森气质,尽管九月的天气炎热无比,刘中藻还是感受到一丝丝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