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后来的学者们抱着研究的心情来看皮埃尔的日记时,最多被读到的却是这句话。事实上在旧旭年旧月的那些天里。类似的话在他的日记里出现了好几次,越到后来出现的越是频密。有人说这是皮埃尔一向谨小慎微的个性决定的,也有人说在那段日子里他内心充满了焦躁与不安,也有人说这不过是皮埃尔自己在故弄玄虚,因为那些日记事实上原本就没有太多的私密性,他本人几乎从一开始就有将日记公开的意思,谁知道呢?没有人会出来证实,大家也只是猜测而已。
皮埃尔的确是苦恼的,尤其是当他终于重新回到彼得堡后,每当他的地位更进一步,自以为离报仇的目的也更一步的时候,抬头一看。却只现彼得罗夫的地个也越巩固,这让他时常有一种挫折的无力感,也让他的仇恨与日俱增。
现在一份份文件就摆在皮埃尔面前,有他自己掌握到的,也有海川,的情报部门送来的,更多的是那个叫鲍尔森的美国人搜集来的证据,每一页纸皮埃尔都很小心的过。生怕漏掉哪怕一丝一毫的细节。
他在法国时一直从事的是最危险的工作。随时都可能没命,而且在去之前他就被不止一次地告知。国家将不会为他的任何行为负责,也就是说他必须独自面对所有的一切,却不可能得到任何保障,在这种随时都必须面对不可知未来的环境中生活工作的确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每天担惊受怕。时不时还要面对上司的指责甚至谩骂,不过这些也锻炼了他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正是因为如此,眼前的这一切才越的让他感到不安。掌握了眼下的这些资料,任谁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彼得罗夫大将里通国外,有出卖沙俄情报甚至阴谋叛乱的嫌疑,这似乎十分的顺理成章。很少有人面对如此多的证据还有可能去思考别的,例如自己判断的真实性,或者说是虚假性。显然,皮埃尔是那些依然能保持冷静的极少数,他心里清楚得很,仅仅如此还不够,因为他所面对的可不是一般人。他还需要更加直接的证据。
“也许现在是主动采取一些行动的时候了鲍尔森的建议在耳边回响着。
是的,也许的确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