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系统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神经系统概论(2/2)
的了。此时膜内阳离子多了,na+通道逐渐关闭起来。由于此时膜的极性并未恢复到原来的静息电位,na+通道在遇到刺激时不能重新张开,所以这时的na+通道是处于失活状态的。只有等到膜恢复到原初的静息电位时,关闭的na+通道遇到刺激才能再张开而使na+从外面流入。na+通道这一短暂的失活时期相当于(神经传导的)不应期。na+流入神经纤维后,膜内正离子多了,此时k+通道的门打开,膜对k+的透性提高,于是k+顺浓度梯度从膜内流出。由于k+的流出,膜内恢复原来的负电性,膜外也恢复原来的正电性,这样就出现了膜的再极化,即膜恢复原来的静息电位。这一周期的电位变化,即从na+的渗入而使膜生极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到k+的渗出使膜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称为动作电位tionpotentia1)。

    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动作电位。

    (2)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传导就是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的顺序生。神经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如果这个刺激的强度是足够的,这个点对刺激的应答是极性生变化:na+流入,k+流出,原来是正电性的膜表面,现在变成了负电性。这就使它和它的左右邻(正电性)之间都出现了电位差。于是左右邻的膜也都生透性变化,也都和上述过程一样地生动作电位。如此一步一步地连锁反应而出现了动作电位的顺序传播,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

    动作电位的出现非常快,每一动作电位大约只有1ms的时间,并且是“全或无”的,也就是说,刺激不够强时,不生动作电位,也就没有神经冲动;刺激一旦达到最低有效强度,动作电位就会生并从刺激点向两边蔓延,这就是神经冲动;而增加刺激强度不会使神经冲动的强度和传导度增加。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但是由于在动物体内,神经接受刺激的地方是神经末端,因而神经冲动只能朝一个方向传播;并且,更重要的是在神经纤维彼此接头的地方(突触),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来自相反方向的冲动不能通过,因而神经冲动只能朝一个方向运行。

    神经冲动在有髓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跳跃式的,即从一个郎飞节到另一个郎飞节之间传导,大大加快了传导度,而且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在无髓纤维上的1/5000。

    动作电位传导的重要特征:

    1、轴突膜存在着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以保证膜电位中小的随机的变异不被误解为有意义的信息

    2、全或无定律确保一旦产生了动作电位,便永远是完全的,以使信息沿着此途径丢失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3、强度潜伏期相互关系和不应期与阈值一起使信息能以频率编码的形式进行编码

    4、被动扩散现象,它只是由轴突膜的电缆样性质所产生的,允许动作电位沿着轴突传播和使信息在神经元内进行长距离的转移。

    神经纤维传导度

    a类肌梭传入Φ1322μm70120m/

    皮肤传入Φ813μm3070m/

    肌梭传出Φ48μm1530m/

    痛温觉Φ14μm1230m/

    类植物神经有髓

    Φ13μm315m/

    netbsp;传导度=6x直径

    温度降低,度减慢冷冻麻醉

    4、人体神经系统

    ===========(1)引言

    ===========(2)中枢神经系统

    1、脑脊膜和脑脊液

    包裹在脑组织表面的结缔组织膜,分硬膜(外层厚而有韧性)、软膜(内层薄而多血管)、蛛网膜(中间疏松结缔组织),三层膜间充以脑脊液,有缓冲撞击的作用。脑脊液在脑的内腔(脑室)、脊髓中央管内,形成脑脊液循环,并与循环系统相通。成分略有差别,蛋白质、k、netbsp;2、脊髓

    位于椎管内,上与延髓相连,下终止于脊柱的末端。

    功能:

    (1)传导,脊神经——上行至脑、脑信息——下行脊神经身各部

    (2)反射中心,反射弧

    组成结构:

    灰质:细胞体(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突触,横切面呈蝴蝶形,背角(来自感觉神经节的感觉神经纤维)、腹角(运动神经纤维)

    白质:无细胞体,成束的神经纤维(有髓纤维)

    3、脑

    神经系统的中心,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中心,对于人来说还有记忆、思维、意识等高级功能。研究脑的这些功能,是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热点课题。脑的组成:大脑,丘脑、下丘脑,中脑、小脑、延髓(脑干)。脑的进化趋势:大脑日益达、小脑越来越重要、中脑则相对变小,重要性降低。

    (1)大脑

    两个大脑半球,大脑皮质、皮质之下为神经纤维构成的白质,第一脑室、第二脑室,中央部分相通,并与丘脑的第三脑室相通。

    (2)功能定位感觉区和运动区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大脑划分为不同的感觉区和运动区。中央沟:两大脑半球的侧面各有一条从上到下的沟,沟前为体运动区,管理身体各部肌肉的协调运动;沟后为身体感觉区,感知触、冷、热、压力等来自皮肤感受器的信息。人大脑皮质的感觉区和运动区都很小,大部是联络区。体感觉区和体运动区可进一步划分为控制一定区域的部分,这些部分分布有一定的格局。体感觉区的左部各点的安排正好画出了身体右侧的全部,右部各点的排列也画出了身体左侧的全部,存在着左右交叉。区域有大小的区别,反应了感觉和运动机能的特点。大说明需要处理的信息多,机能更复杂。手指的感觉、运动,嘴唇的感觉,躯干的感觉和运动。

    枕叶:视觉

    顶叶:躯体感觉整合、空间视觉整合

    颞叶:听觉(听觉性语言功能)、视觉整合、记忆功能、言语、

    额叶:高级智力功能——运动性语言功能、思维、计划、判断、推理

    边缘系统:情感和长时记忆控制

    小脑:自主运动和平衡

    (3)联络区——语言与记忆

    联络区的神经元不直接和感觉器官或肌肉相连,他们是连通大脑各区以及大脑和脑的其他部分的中间神经元。联络区很重要,诸如记忆、推理、学习、想象、心理活动等高级的智慧活动都是依赖联络区,个性。人的联络区非常达,是“为万物之灵”的物质基础。

    前额联合皮层——认知行为和运动计划、决策

    边缘联合皮层——情感和记忆

    顶—颞—枕联合皮层—多模式感觉、语言

    语言区:

    布洛卡区(r‘sarea):大脑左半球中央沟前面靠近控制唇、舌、颌、声带肌的运动区,如果受损,说话慢、费力,但并不影响对语言的理解。

    ernick‘sarea:在布洛卡区的后面,受到损伤,可以说话,但没有意义,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也生了障碍。

    两个区间有神经相连。多数人位于左半球。语言、书写、计算和推理等功能位于左半球,而右半球则有艺术才干、三维空间的认识等。

    记忆功能:学习引起神经通路生变化。记忆似乎不是贮存在大脑的某一确定部分,而是广泛存在于皮质各处的,可能就是在神经元以及神经元组成的、包括突触在内的通路之中的。也可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丘脑:感觉整合中心

    网状激活系统:在丘脑、中脑、延髓和脑桥的深部,有由神经细胞体和纤维组成的一个很复杂的神经网。无论是传入大脑的感觉通路,还是从大脑传出的运动通路,神经纤维都进入网状激活系统和这一系统的神经元形成突触。该系统的神经元是非特异的,同一神经元对多种信息,如痛、厅、视等都能生反应。似乎这一系统的作用是“随时警惕”“警报”,或者说起着“闹钟”的作用,使我们随时处于清醒状态。

    除了对高层中枢的唤醒或称激活的作用外,还有分辨、调节各种刺激的功能。对外界传入的声音、视觉、本体感觉等大量、繁多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使某些刺激加强,而另一些刺激受到抑制,也就是引起注意的物质基础所在。对传出的运动冲动,也同样进行加工整理,强化某些冲动,结果是这些肌肉收缩加强,抑制另一些冲动。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部,内脏机能的重要控制中心。刺激不同部位可引起饥饿、口渴、冷、热、冷同等感觉。此外还有调节体温、控制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功能,还有分泌激素,如催产素、升压素等,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十分密切。睡眠与清醒的控制。

    边缘系统:脑桥前部、大脑和丘脑的边缘部分(海马体和杏仁体),也有控制情绪的功能。不是解剖学单位,只是一个有一定功能的部分。它的神经元将下丘脑和大脑皮层联系起来,其活动也是与情绪,如激动、欢快、郁闷、性行为、生物节律等有关。

    海马体等,与记忆、包括短期的记忆和长期的记忆的建立有关。

    中脑:对于鱼类和两栖类,中脑很重要,由感觉整合和布指令,控制运动的功能。

    小脑:包括一个中央部分和左右2个半球。表面是灰质,其下是白质。功能主要是调节各肌肉的活动,以保持机体身体的正常姿势。与运动协调有关。语言、舞蹈、体操等。醉酒。

    脑桥:联系和整合的环节,呼吸中枢

    延髓:和脊髓相连。十分重要,活命中枢,是维持内稳态的中要求器官。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反射都通过延髓来实现。呼吸、心搏、吞咽、咳嗽、喷嚏、呕吐。第四脑室。

    ===========(2)周围神经系统

    从脑和脊髓伸出成对的脑神经和脊神经,使身体各处的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神经元的细胞体一般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脊髓外面的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

    1、脑神经

    12对,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官、肌肉和腺体。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嗅1,视2,听8;由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混合组成:三叉5、感觉分布在牙齿和颜面皮肤,运动分布在咀嚼肌,迷走10,分布在大动脉、心、肺、胃、食管等器官,是副交感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由运动神经纤维组成:动眼3、滑车4、外展6、

    2、脊神经:即含有感觉神经纤维又含运动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供31对,顺序规律地分配到身体一定部位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有明显的节段性。

    ===========(3)自主神经系统

    分配到心、肺、消化管及其它脏器的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调节体内环境条件,如血压、心率、体温等,使之保持稳定。也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分布在脏器。只有传出神经。

    特点:

    不受意志的控制,心跳、肠蠕动等。每一脏器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套神经系统,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一个使器官的活动增强,另一个使器官的活动减弱。在结构上,传出神经含有两个神经元,一个位于脑或脊髓(节前神经元),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神经以树突与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

    5、感受器与效应器

    神经系统传导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至中枢(脑、脊髓),经过计算后,再由中枢出指令至效应器,使生物体生相应的反应。

    感受器:接受外界和体内刺激的器官,包括感觉细胞和附属结构。

    效应器:接受神经中枢的指令对刺激出反应的器官

    神经系统、感受器、效应器、再加上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行动保证了生物体的内稳态。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能接受光、热、电、化学等刺激而生反应。多细胞动物有专门的感觉细胞和由感觉细胞构成的各种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

    感受器的一般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是指对感受器最为敏感,其所需强度较小的刺激。例如光感受器:370~740nm,声16~20000hz机械振动波。一般,感受器的结构和机能分化愈高,其敏感性和特殊性也明显,有利于集体对刺激走出精确的反应。

    2、感觉阈值

    阈强度: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低于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外,还需要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或面积(皮肤的触觉)。

    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将刺激能量转变为感觉神经元上的动作电位的作用换能作用。每一种感受器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光能、机械能、声能、化学能——电能。生器电位或感受器电位,与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成比例,二传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的频率又与生器电位成比例。

    4、感受器的适应

    当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冲动的频率逐渐减少。

    感受器

    1、触压感受器:指尖、口唇、**等部位的皮肤中,裸露的神经末梢、触觉小体(触觉感受器)、环层小体(深部压力感受器)

    2、本体感受器:肌肉、腱、关节的张力和运动肌梭

    3、热感受器:皮肤、舌

    4、平衡和听觉耳蜗内的毛细胞、前庭器(半规管)

    5、视觉和光感受器视锥细胞(颜色)、视杆细胞(暗视)

    6、化学感受器:味觉和嗅觉(味蕾、嗅觉细胞)

    效应器

    1、肌肉与肌肉收缩

    骨骼肌、皮肤肌、神经肌肉接头

    骨骼肌结构(运动终板)

    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

    肌肉收缩(单肌收缩)

    过程: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收缩的总和:第二个动作电位在第一个反应完成之前被触,张力的增加可以叠加,而形成一个较大的反应。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

    强直收缩:率足够的快,单收缩变得模糊,肌肉张力达到最大

    肌紧张:身体的许多肌肉,常常维持一个低水平的张力。

    肌肉的收缩机制

    骨骼肌纤维的微结构、肌肉收缩的过程、肌肉收缩需要ca的参与、肌肉收缩是个耗能的过程、快收缩和慢收缩(保持动物正常姿势)

    2、色素反应、生物光等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