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邓浩楠微服出宫到月苑雅筑去给头魁邢沅小姐捧场,结果都扑了空。(牛文~网看)
这个邢沅当真是难得一见,更是一个大忙人,今天邀某官员游湖,明天邀京城显贵赏花,后天邀京城报社主笔游山对诗,一切的一切都令邓浩楠感到不爽,也隐隐觉得这邢沅或许是攀龙附凤之人,隧失去兴趣。
神武十三年四月初,随着帝国政府第三届内阁选举开始,全国各州省地方普选也都纷纷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从前朝明同治二年开始,五年一次的大选制度便开始实行,前三届的人员名单比较固定,基本上都是前朝重臣老臣,以及天子近臣把持大权。随着这些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同治、神武五朝元老们的年龄渐长,虽然影响力依然强大,但岁月不饶人,他们不得不让出位置来,给下面的青年俊才们出头机会。
当然,这一切最终都要感谢帝国皇帝邓浩楠。正因为皇帝放权给三部司,才让他们有了凭本事竞选的机会。以前都是皇帝直接任命内阁大臣和各部司官员的,难免会造成一些任命不合适,让党派和国民感到不满。
如今皇帝开明,放权给帝国国民,由他们来投票,由帝国监察机关公证,务必让官员的任命得到帝国国民的一致认可,保持帝国政治最大的公正性、公开性、稳定性。
中华帝国的内阁选举在五年制的最后一年的四月八日,到当年的七月十五日为止,立时一百天,称百日大选或者春季选举。
大选期间,帝国政府的各个党派将提名一个候选人报请帝国皇帝批准,并在帝国都察院、最高法院和廉政公署的监督下参加竞选入主内阁首辅大臣。
此时,帝国政府大大小小党派十几个,但最大的依然是以儒学治理国家的东林党,属保守党派。另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君国党,是一批狂热崇拜神武大帝的人群组成,由于神武大帝的个人崇拜极其广泛,君国党囊括了士农工商军等各个阶层,成为仅次于东林党的帝国第二大党派。其次是民主党,是以帝国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等为主的进步党派为主。还有一些代表各个阶层的党派,但规模都不如前三者,达不到提名候选人的比例份额。
东林党提名顾明哲作为候选人,君国党提名杨嗣昌为候选人,民主党提名周亮工为候选人。
三人被确定后,帝国政府下发公文到帝国七十二州省下议院,由地方下议院对三位首辅候选人进行问答。
问答内容是由地方下议院通过对地方国民的问答来抽签决定,每个州省从当地国民发展的一堆问题当中,抽出三个主要问题,然后询问三个候选人。‘如果当选首辅大臣之后,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再根据三个候选人的回答情况,来决定给谁投票。
地方州省选择的问题是代表地方人民的意愿,因此如果候选人回答令地方州省满意的话,就等于让地方国民满意,这样获得大多数地方州省投票的候选人,等他当了内阁首辅之后,可以保证得到大多数国民的认可,帝国政权便会稳定,社会安定。
三人的问卷都是在帝国监察机关的严格监视下进行的,没有人可以帮他们回答问题,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人知道哪个候选人回答哪个问题。
问答时间是一个月,第二个月是公布三个候选人的回答情况,然后帝国七十二州省下议院根据回答情况进行投票选择。
投票的结果将基本上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因为皇帝大多数情况下是要尊重全国人民的意向的,基本上不会反对投票结果。
最后,东林党候选人顾明哲以五十二票获得了半数以上的支持,顺理成章的成为帝国第四届内阁首辅大臣接替人。
第二位的是君国党候选人杨嗣昌,他获得了十六票,按照帝国宪法规定。第一大当获得内阁组阁权利后,成为执政党。而第二大党将成为监督党,监督执政党。作为监督党。帝国都察院将由君国党控制,作为监察东林党的执政情况。而第三大党民主党周亮工获得了四票,成为在野党,不过周亮工将获得帝国廉政公署的总署长职务,作为帮助民间来监督东林党和君国党的行为情况。
可以说,任何一个党派执政,都将成为其他党派的监督对象。如果执政能力差,其他党派有权利向帝国皇帝申请弹劾执政党政策。如果皇帝批准,将召开众议院会议,报请参议院弹劾内阁首辅大臣。
第三个月,作为接替人的顾明哲,将接受来自帝国监察单位的深入审查。这关很不好过,因为审查机关是落选的君国党和民主党,他们将会对候选人之前有没有作奸犯科等前科问题进行最为“残酷”的审核。
如果审核没有问题的话,都察院和廉政公署才会报请皇帝批准顾明哲的任命,让他成为下一届内阁首辅大臣,允许他组阁。
这种相互制衡,相互制约的办法都是邓浩楠想出来的,尽最大可能让政治保持清明。
同时,执政党为了确保政策得以延续,不得不跟在野党妥协,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这样就将党争爆发的可能性进一步缩小,做到政治维稳。
一切都在神武大帝的掌控之中,权利虽然下放到三部司了,但是真正的大权依然在邓浩楠的手里。如果邓浩楠愿意的话,可以随时收回所有权利,没有人敢抗衡神武大帝的命令。只不过,邓浩楠不想因为自己的权利私欲,断送将来邓氏子孙的幸福,他要为邓氏皇族的延续负责。因为他知道君主**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所以他要趁着现在还年轻,打造出一个君王和国民之间都可以接受的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制相互融合后的稳定制度,以此来延续邓氏皇族的统治。
当然,邓浩楠这样有把握都是因为他现在还年轻,至少还可以执政几十年,凭借他强有力的控制能力,相信帝国会在他的治下走上他设定好的道路的。
内阁大选之后,地方州省也开始了竞选州长、省长的选举活动。他们的选举流程和大选差不多,都是由地方党派提名,由地方监察机关公证,由当地下议院和民众来考核。
只不过,在地方选举上,候选人除了要在地方下议院进行演讲外,还得必须在户外向地方老百姓演讲拉票,这样让地方老百姓明白他们的父母官在任的五年时间将会做什么,给百姓带来什么样的福利,以此来确定他们将要支持哪个候选人。
由于帝国幅员辽阔,七十二省的帝国公民分布太广,因此帝国中央内阁大选的时候,不会出现全国公民投票选举的情况出现。但是投票选举制度在地方州府却是行得通的。
公民必须经过登记才能获得投票资格。中华帝国的公民要求年满十五周岁,之所以这样小,是因为帝国国民的平均寿命太低,只有不足三十岁,因此年满十五岁就拥有公民权利了。当然,被羁押的罪犯,如果没有被剥夺帝国公民权利的话,也有一张选票。
公民在自己的居住地登记投票,如果搬迁到新的地方,通常需要重新登记。登记制度的目的是防止作弊。每个公民需要拿着本人的身份证明和居住地证明,才可以领到宝贵的一张选票,然后在选票上的候选人上打个X即可。至于为何不是打勾,而是打叉,这个无法解释,因为从有选票那一天开始,人们都是打叉的。
随着各州省的普选开始,各地热闹非凡,候选人在各个府县巡回演讲拉票,帝国国民都对于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官投出宝贵的一票。
在地方,候选人有时候会发生有趣的冲突,那就是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