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手指沿着地图,指指点点,最终还是将重点放在了黄河水道上。
实际上周琛处处显露出,一副并不愿和齐魏开战的样子,不过是做给大周民众,以及国内主和的臣属看而已。
现在大周初立,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一切都应该稳定和谐。再加之立国之前,天下诸侯联合讨伐周琛,最后周琛虽然胜出,但属地内的财力、民力,几乎消耗殆尽。
如果显得太过强势,丝毫不顾国情、民意,以及下属意见,那国人必然会对他失望,凝聚力就会减弱,百姓对大周新邦的归属感,就无从谈起。
周琛正是深知此点,看准天下各诸侯国,都是初建,各国百姓都还以大汉百姓自居,对新国丝毫没有归属感和凝聚力,这才执意讨伐四国。
一场大胜之后,大周的百姓必会感到极大自豪感,凝聚力自然就会相伴产生。而与此相反,其他受到打击的诸侯国,不但不能凝聚民心,相反还会失去民心。
如此,一举两得,强己弱敌,有着难以估量影响的战争,周琛几乎不用考虑,是否会获得其他利益,就会发动。
更不用说,取得黄河之南豫州、青州的部分土地,将大周的北部防线,重新整饬,加以布置,不但可以提高北方边境安全。也将会为日后,不断蚕食齐魏两国,在黄河之南的土地,增添重要的砝码。
若是能真的将大周边境,拓展到黄河南岸,那对于整个大周,日后的发展,将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天下最精锐的骑兵轩辕卫,天下最精锐的步兵横刀卫,这两支兵马都是周琛赖以使用的强大突击武器。
然而,相比这两支手术刀一般,战术型武力。天下最精锐的大周水军,便是周琛最为依赖的战略长矛和铁盾。
从周琛的整个发迹史来看,周琛数次地盘和实力倍增的大战,几乎全部都是依托优势强大的水军,而取得的。
在先后铲江夏黄祖、荆南刘表、西川刘焉,驱逐长沙孙坚的过程中,周琛的水军分别都承担了长矛突袭和铁盾防御,这两重要角色,对大战胜利所提到的作用,难以估量。
尤其是当天下诸侯联盟讨伐周琛时,江陵、江夏几大水军大营,近十万强大水军,封锁长江水路,不但保全了周琛腹地的安全,更是将孙坚大军遏制在了长江以南,将袁术大军分割为淮南和江南两部,也将袁绍、董卓、曹操等人的大军牢牢封锁在了淮北。
这为周琛的步骑战场机动,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他后来将敌人各个击破,提到了未战先立于不败的优势地位。
当时周琛的整套对敌战略,就是依托水军,围绕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布置防线,水军在这一场关系周琛生死存亡的大战中,起到了长城、堡垒和利剑、长矛的作用。
水军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这纵然是轩辕卫和横刀卫,全加起来,都是难以望其项背。
周琛逼迫魏齐割让黄河之南所有土地,也正是想将势力,发展到黄河一线,为他的水军北移,控制这条黄金水道,打下基础。
如果真的实现整个战略,黄河这条大河,便会成为周琛进而攻击河北诸侯的跳板,退而就是他凭借水军之利,防御河北诸侯进犯的牢固长城。
这一战略达成,那日后周琛扫灭江南吴国,彻底平定南方后,战略北移,一统北方,就会变得快捷顺利许多。
这是周琛和几位谋臣内心之中最理想的设计,魏齐两国,肯定不会任由大周,将势力拓展到黄河南岸,更不会任大周强大的水军,将黄河变为大周的流动长城。所以这个战略,实现起来,就需要分步逐渐实行。
首先,就是周琛此次开战的最低战略目标。先取东莱郡、北海国、泰山郡、任城国、山阳郡,将大周的北部边境连成一线。
接下来,在继续攻略魏齐两国黄河之南的兖州、青州等地,陈留郡、东郡、济阴郡、平原郡等级。
最后,便是彻底将魏齐两国势力,赶过黄河,并攻略黄河两岸的主要渡口,彻底控制黄河水道。
“好了,接下来荀军师,给诸位分析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以及敌我优劣等事。”
周琛大体说完大战略后,点头示意一旁的荀攸给众将讲解此次具体战事的情报分析。
S:上一章吧黄河写成了淮河,实在抱歉,现在改过来了。另外多谢纳兰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