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台湾,香港的电影税只有一成而已。只要电影票房能达到成本的两倍以上,就能够让制片商赚钱。
而香港电影现在市道非常好,电影的票房都非常不错。在海外市场也非常受欢迎。所以想要达到两倍以上的票房,一点都不难。
各大电影公司都能赚到钱,所以香港电影这些年才发展的越来越快,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其中。
韩劲知道张国忠说的有一定道理。
香港电影现在的确是欣欣向荣,一派兴旺景象。
台湾片商的资金注入,只会让这把火越烧越旺。正应了那句俗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
但是火太旺了,未必就是件好事。
香港电影就好比架在火堆上的一锅肉。
火大一点,的确容易让肉更快熟烂,更快入味儿。
但是火太大了,就容易熬干锅了。
到时候汤汁熬干了,那些肉也就被下面的火烤焦了,到时候谁也别想再在锅里捞肉吃。
韩劲之前设立三线联盟,就是想要控制添柴的速度。
但是现在嘉禾却不管不顾,猛地加了一大堆柴在底下。
现在这些柴都还没有引燃。威力还没有凸显出来。
但是等过了片刻,这些柴火烧起来,再想要灭火可就难了。
韩劲知道这些道理他们不懂,如果自己不是穿越过来的人,现在看到有人投资香港电影,自己也会开心的不得了,甚至会为之感到自豪。
但是经历过前世,他才知道台湾片商涉足香港电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你们不要单单看到有人投资,就高兴地不得了。”韩劲说道。“你们知不知道有种投资是被称为热钱的?”
王精等人都点了点头。
香港是一座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几乎所有人都有炒股的经历,对于“热钱”这个名词还是熟悉的。
所谓“热钱”就是游资,学名叫投机性短期资金。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了,热钱是有投机性的,而且还是短期资金。快则一个月。短则半年,就要求见效率的。
而一个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却起码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港片从五零年代开始崛起,发展到如今的成绩。用了超过三十年的时间。正是一代一代电影人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气象。
他们的投资是长期的,稳定的,着眼于大局的。就像邵氏,光投资建设邵氏片场,就用了十年的时间。里面有十四个大型摄影棚,一条民国街,一条古装街,还有自己的剪辑室、配音室、冲印公司等等。
除了胶片需要在柯达购买之外,邵氏完全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在邵氏影城拍出任何一部电影。这就是邵艺夫用了自己半辈子的时间,才建造起来的这么一大片家业。
也正是看到了邵氏影城,这一亚洲最大的电影城,美国报纸才会将香港称为东方好莱坞。而在此之前,其实日本电影一直是胜于香港电影的。
而像这样长达十年的投资,回本可能要等十年二十年,自然就不是“热钱”投资者所想的。他们都追求短平快的投资,只想快速炒热市场,一旦市场面临崩溃,他们马上满载战利品退出。
香港因为是全世界的五大金融中心之一,热钱可以不受限的流通,所以香港股市就经常受到热钱的袭扰。正因如此,香港的股民也是深受其害,经常成为热钱收割的对象。
他们快速炒高股市,然后等股民跟风购买的时候,再趁机抛售走人。每每让香港股民损筋伤骨,连王精等人也吃过热钱的苦头。
所以现在听韩劲将台湾片商的资金视为“热钱”,王精等人也顿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阿劲,如果他们真的是热钱,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王精惊讶的问道。
“有句话叫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韩劲说道,“不过现在我们釜底抽薪有些难,台湾片商的资金已经进来了,再想撵出去只怕不那么容易。所以现在我们就只好先往锅里加水了,希望能熬的久一点。”
“怎么个扬汤止沸呢?”俞铮疑惑的问道。
韩劲笑了笑,“现在香港电影的题材还不算多,我们争取多开发几个题材,多分出几个灶台去,别让火都集中在一个灶台上。”
“现在香港电影的市场也不够大,我们接下来再多开拓市场,我准备接下里涉足大陆市场。”
“现在香港电影从业人员还不够多,一线明星就那么几个人,显然是不够的。看看美国好莱坞,多少明星、多少大腕,而在他们之下,那些二线、三线、四线乃至不成名的龙套又有多少?”
“劲少说的太好了,也只有你才这样真心为香港电影着想。”俞铮敬佩的说道。
“阿劲,做这些是不是就够了?”王精则问道。
韩劲摆了摆手,“这些只是治标而已,要治本还得玩‘釜底抽薪’那一招。嘉禾没有经过我们的协商,就擅自引入了台湾片商的资本,摆明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国忠,从今天起,给我挖嘉禾的人过来。不管他是明星、导演、编剧、摄影、剪辑、道具……有一个算一个!”(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感谢书友jly69的打赏,多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