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座园子之西,依次为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合称为‘三山’,万寿山下的清漪园、玉泉山下的静明园、香山之下的静宜园,跟圆明园、畅chūn园共称为‘五园’。而其中以清漪园的建筑最称破旧,这里本来是乾隆借口为母亲庆祝60寿诞,决定修建园林,选址在瓮山,改名昆明湖和万寿山,园林取名即为清漪园。
一直到了咸丰九年,皇帝降旨大修,但因为种种原因,这项工程虽然完成了,但效果很是不好,所以才有了年前内务府奏陈,请皇帝降旨,重修清漪园。
皇帝对这件事很热衷,派杨三儿和立山多次到此选址,最近的一次是昨天,内务府造办处的官员、雷廷昌和他带来的将作好手,以及几家大本厂的掌柜。早就在那里伺候差使。行过了礼,雷廷昌将奕誴、奕譞、杨三儿和立山先请到一旁临时搭兼的工寮中,一面歇脚避风,一面听他先讲解地形。
“清漪园本来有八景。叫做载时堂、墨妙轩、龙云楼、淡碧斋、水乐亭、知鱼桥、寻诗径、涵光洞。园子的规模,听这八景的名儿就知道了。”
想一想果然,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此外就是一座桥、一个洞,甚至于一条船,亦美其名为‘寻诗径’,规模似乎还不如寻常富室的园林。
“这一层我倒想不明白了。”奕誴皱着眉说,“乾隆爷是最爱修园子的。放着这么一片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倒不打主意?”
“没有比五爷再jīng明的,这可问到节骨眼儿来了。”雷廷昌答道:“我也听我家里老人说过,一呢。有一圆明园,天天忙,顾不到别处了;二呢,是给老太后庆寿的寺庙,那些花花梢梢的景致。安去不合适;三呢,这片地方处处可以用,要拿亭台楼阁填满了它,也真有点吃力。”
“噢!”奕譞听他说到最后一句话。深为注意,“这是说地方太散漫了!现在要拿亭台楼阁填满了它。不一样也吃力吗?”
“是!”雷廷昌不慌不忙地答道:“不过那样子吃力反不讨好。这座山、这片湖是天然美景,布置得好。不会觉得散漫。”
他展开图来,指点着说:“清漪园一共三个部位……。”
这三个部位,第一是东宫门内的勤政殿和殿西、殿后的寝宫,文武大臣、左右侍从的值宿办事之处;第二是大报恩殿延寿寺,以及矗立在万寿山的九层大塔,位置在全园正中;第三是万寿山后东面的一处洼下之地,三面山坡,围着一泓碧水,在苍松绿竹中,掩映着高低参差的金碧楼台、游廊小桥,别有情致。这就是清漪园附属的一个小园:‘惠山园’。
照雷廷昌与那些将作名匠,细细研究的结果,认为重修此园,不能不利用原有的基址。勤政殿改名为仁寿殿,殿西建皇帝的寝宫,再后面是以皇后为首的后宫各位女主子的寝宫,在仁寿殿之后,皇后寝宫之东,要盖一座大戏台。因为皇帝万寿,可在此地庆贺,循例赐群臣‘入座听戏’,非有绝大规模的戏台不可。
在全园正中,大报恩延寿寺的遗址,背山面湖盖一座大殿,规制要崇于仁寿殿,作为皇帝的正殿。殿后就塔基修建一座佛阁,左右随山势高下,设置亭台。至于后山的惠山园,不妨就原来的样子,重建恢复。
听到这里,似乎话已告一段落。立山不免有些失望,因为照雷廷昌的规划,大致如旧,了无新意,皇帝所叮嘱的‘新奇有趣’,虽可在一楼一阁中想些花样,而整个格局,仍不免散漫空旷,只怕引不起游兴。
见此光景,便先提一句:“他们有个想法,真还不错!掉句袋,叫做‘匠心独运’。五爷、七爷不妨看看。”
看是看一张图。抖开一幅长卷,仿佛工笔彩绘的‘汉宫chūn晓图’,奕誴兄弟入眼一亮,只为湖边似乎缀着一条锦带,直通两头的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