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虽然也想跟着韩湛回邺城,但一想到父亲的墓在陈留没人看管,心里就有些犹豫了。她缓缓摇了摇头,说道:“父亲的陵墓还在陈留,若是昭姬随亭侯回了邺城,恐会遭人非议。不如明日亭侯派人将妾身重新送回陈留,让妾身继续为父亲守墓。”
韩湛想到历史上的蔡琰,是被匈奴所掳走,他担心如果就此放对方回陈留,恐怕又会历史重演。因此他对蔡琰的提议,很干脆地摇了摇头,随后说道:“昭姬,我知道你为令尊守墓,乃是一片孝心。但如今天下纷乱,你一个弱质女流回到陈留,恐没有自保之力。这次本侯能及时地救出你,要是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又有谁救你呢。我看,昭姬还是随本侯回邺城吧?”
经过韩湛的再三劝说,蔡琰终于不再坚持回陈留守墓。但是她给韩湛提出了两个条件:“亭侯,要昭姬陪你返回邺城,也并无不可,但是你要先答应妾身两个条件。”
“昭姬有什么条件,尽管说来。”韩湛知道蔡琰绝对不会为难自己,因此大大咧咧地说:“别说两个条件,就算是二十个条件,只要在本侯能力范围之内,也会帮昭姬办得妥妥当当。”
“一,请亭侯立即派人到陈留的蔡府,去通知我家叔父,说妾身已经成功脱险。”蔡琰伸出一根手指,说道:“免得全家为妾身的安危担忧。”
“给蔡府报信,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本侯连夜就差人前去。”韩湛见蔡琰提出的居然是如此简单的条件,忙不迭地答应道:“昭姬再说第二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蔡琰又伸出第二根手指说道:“每年的寒食节,请亭侯随妾身一同前往陈留,拜祭家父。”
韩湛知道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的一个节日,是古人祭扫的日子,便点着头说:“此乃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本侯哪里有不允的道理。”
谈妥了去邺城的条件后,蔡琰便起身,从桌案后走出来,跪坐在韩湛的身边,又柔声地问道:“亭侯,妾身听说你已经放了黄家两位公子,他们带着庄丁就跟在大军的后面,你打算如何处置他们?”
“还能如何处置。”按照韩湛的性格,真的想把黄家兄弟一刀一个全剁了,但既然蔡琰代他们求情,自己只能法外开恩,将两兄弟和庄丁们都打发走了。“我都把他们放了,是去是留,悉听尊便。”
蔡琰挽住韩湛的手臂,将头枕着他的肩部,继续说道:“亭侯,当初黄家兄弟到家父墓前拜祭之时,妾身曾听大公子黄安偶尔提到,他的伯父是沔南名士。若亭侯想成就霸业,不妨派人去招揽他。”
听到蔡琰这么说,韩湛在脑子里快速地把三国谋士过了一遍,觉得出名的人里好像没有谁姓黄。便反问道:“昭姬,你可知道黄家兄弟的伯父姓甚名谁,今年多大岁数?”
“妾身不知。”蔡琰摆了摆头,说道:“妾身当时看着逢纪那假惺惺的样子,心里就觉得不舒服,哪里还顾得上去问黄公子的家世啊。”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韩湛见蔡琰有些支持不住,便命人带她到隔壁的帐篷去休息。而自己却留在帐篷里,派人去请黄安到此叙话。他之所以只叫黄安一人,除了因为他是兄长,还以为因为有些话,只有两个人在场时,说起来才更方便一些。
黄安很快就跟着兵士来到了韩湛的帐中,韩湛等他施礼后,挥手让兵士离开,随后客气地对他说:“黄公子请坐!”
黄安不知道韩湛叫自己来此,有什么事情,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就算是韩湛对他客客气气,但他的心里却始终觉得对方随时有可能大吼一声,然后从帐篷外冲进一群刀斧手,将自己乱刀砍成肉泥。
韩湛看出了黄安的紧张,不过他却故意不予说破,而是闲话家常,一步步的打消黄安的顾虑。等火候差不多了,他便接着问道:“黄公子,本侯听说你有一位伯父,乃是沔南名士,不知他姓甚名谁啊?”
黄安在和韩湛的一番闲谈之后,心中的顾虑早就烟消云散。此刻听到韩湛问起自己的伯父,不禁有些得意地说:“我家伯父姓黄名融,字承彦。”
听说黄安的伯父叫黄融,韩湛不禁哑然失笑,暗说出了一个男的黄蓉,是不是哪天还会冒出一个女郭靖啊?他一边在心里胡思乱想,一边嘴里念念叨叨:“姓黄名融字承彦,这是好名字啊!啊~~!”
韩湛把黄安伯父的名字念了一遍以后,不禁惊呼起来。站在帐篷外面的护卫,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慌忙手持兵器冲了进来。他们以为是黄安要对韩湛不利,纷纷将手里的兵器指向了黄安,吓得黄安当场就瘫软在地上,心里暗叫:我命休矣!
但好在护卫手里的兵器,只是指向了黄安,但并没有立即砍下来。就在这时,响起了韩湛的声音:“这里没你们的事情了,都出去吧。”
“属下遵命。”几名护卫答应一声,收好了兵刃纷纷地退出了帐篷。
“黄公子,让你受惊了。”韩湛连忙上前扶起黄安,歉意地说:“本侯是听到令伯父的大名,觉得仿佛是昔日的旧人,因此不免失态,还请黄公子见谅。”
对于韩湛说的这番话,黄安一点都不相信,因为根据他刚刚的观察,这位韩亭侯对自己的伯父一点都不知晓,结果现在却说是旧人。
韩湛看到黄安满脸的疑惑,便试探地问:“我乃问你,你伯父的岳父可是南郡大士蔡讽?你的婶娘可是蔡讽的长女?你家婶娘乃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