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同僚,同出于西北,又都是在与西夏的征战中得以擢升。狄青有义务对种颚提个醒。
“狄帅,官家重武!”
“官家重武又怎样?子正,国朝文武之别,在官家治政时期是得到了改善,那是因为官家在军伍设置了文佐帅,从而让文臣介入了兵事,并不是说官家改变了国朝文贵武贱的本质。”
“以文驭武,是太祖开朝时定下的,官家即便有堪比太祖的威望,想改变百年形成的文武差异,非短时间能做到的。老夫以为,为后来武将计,我等功成而退是对官家最好的支持。”
“子正,这几年在讲武堂,老夫、仲通和你,以及熊本等人,都还是没有深刻的领会官家的意图。其实,官家的最终目标是文武相通,或者不分文武。也就是说,撇开文臣还是武将的出身,构建文武互换的通道。”
“就看讲武堂一直有欧阳公主持,并且讲武堂受训的将帅和校尉,每月都参与贡院的讲学和试考,你就应该想到,国朝的将来是没有绝对的文武之分的。”
狄青这些年因为没有了朝堂的职衔,反倒跟朝廷的重臣往来多起来了,也就有了跟朝廷重臣的交流。当然,这也是因为欧阳修的原因。
“没有文武之分?”
种颚有些错愕。
“子正,就以这次大战而言,你觉得个人勇武和谋略,在大规模作战中,那个更重要?”
哪个更重要?若是早先,种颚会毫不犹豫的说是将帅的勇武。因为,将帅的勇武才战事僵持时,将会决定最终的胜负。
而现在,或者说从有了火器这样的军备,勇武已经不再能左右战事结局了。
想当年,让人闻风丧胆的铁鹞子,现在受不了两颗火药弹的轰击。原本所向披靡的西夏骑兵,也在战车面前不堪一击。
甚至说,一个文弱书生坐镇中军,都可以以军备的绝对优势大胜。像王韶,像章惇,即便是高遵裕以及其他副帅、文佐帅,校场上跟自己走不了两个回合,可这场大战要说功劳,恐怕王韶的偏师居为首。
种颚突然有些失落。
“子正,想要达到官家设想的模式,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代两代人就能成型的。官家在往这个方向做,我等就需要配合官家。”
“在讲武堂训导,适时去贡院传授,让文臣了解征战,让武将熟读经典······我记得官家说过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就是官家的目标。”
“其实,我等的存在,更多的作用是官家所言的帮、传、带。帮助新的将领成长,传授多年军伍的经验,带出一批又一批可以取代我等征战的将帅·····子正,这才是官家对我等老帅的期望,也是我等目前的作用。”
“当然,如果身体允许,或许我等还能为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
狄青还记得,官家当初还是太子时,就跟自己说过:收复燕云还需要他狄青。
狄青说的有点多,种颚需要仔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