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起草的这份遗诏相当有水平。
李重茂是中宗唯一的儿子,父死子继天经地义。李重茂只有十六岁,需要有人辅政,双方都能接受。韦太后训政,相王辅政,兼顾了韦后势力和宗室势力。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日后双方还得一决高下,但是,至少从眼前看,这个遗诏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这也是上官婉儿煞费苦心的目的。
可没想到,这个遗诏竟然遭到了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
宗楚客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相王辅政,于理非宜;且于皇后,嫂叔不通问,听朝之际,何以为礼?”
宗楚客的意思很清楚,韦皇后和相王是嫂子和小叔子的关系,按照古礼,叔嫂不说话,怎么能既让韦皇后临朝,又让相王辅政呢?这让他们俩在听朝的时候怎么相处呢?
宗楚客提议,既然叔嫂不通问,索性把相王辅政一条拿掉,直接让韦皇后临朝称制!
宗楚客这个提议一出来,大臣中支持韦皇后的居多,大多数人也随声附和。
于是,遗诏的内容变了,就剩温王重茂为皇太子,韦皇后临朝称制两条了!
韦皇后知道,相王毕竟是高宗的儿子,单凭这一点他就有很高的人望,便给相王加官进爵,让相王李旦做太子太师这个位高却无权的虚职。
仅仅三天这后,韦后正式立十六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加相王为太尉,同时将相王的长子成器由郡王进封为亲王,封号为宋。
太尉是三公之一,实际上根本没有权力,这个太尉还不如李成器从郡王到亲王来的实惠呢。
修改了遗诏之后,韦皇后紧急调遣五万府兵进入长安,和禁军一起,对长安实行军管。
府兵和禁军一共六个最高军事将领,任命的全都是韦家子弟或女婿。最高指挥则由韦皇后的堂兄、宰相韦温兼任。
韦皇后这样做很明显:想做皇帝!
李显在世的时候,韦皇后便有过这样的想法,不过那时候只是想想而已,可现在李显死了,情况都变了。
尽管韦皇后心中清楚,李显肯定不是死在自己手中,可又有谁会信呢?
这个黑锅她是背定了,再加上宗楚客不停地怂恿,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心奔着皇帝之位而去了。
韦皇后做皇帝,谁最害怕?
当然是李唐宗室了!
当年武则天称帝,李唐宗室被杀得落花流水,现在如果韦皇后再来这么一次,李唐恐怕就更无遗类了!
再说,武则天称帝,毕竟最后还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传回给了李唐王朝;可是,韦皇后没有儿子,如果她真的称帝,皇位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就更不好说了!
宗室如果不想束手就擒,就得自救了。
怎么自救呢?宗室的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是相王李旦。
可韦皇后也不傻,早就防到了这一招,也已经派兵把相王府邸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了。这样一来,宗室这边就群龙无首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韦皇后和她的同党们千算万算,唯独忘了算计相王的儿子们。
要不要防范相王的儿子们呢?对这个问题,韦皇后集团里并不是没有人想到过。
宗楚客人老成精,他看着相王的几个儿子虎虎生威,总觉得是个隐患,他提醒韦皇后:现在形势紧张,赶紧把相王的几个儿子打发到地方去吧。
但是,韦皇后没听他的。或许是韦皇后认为再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当皇帝,所以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韦皇后篡改遗诏,想自己当皇帝,此事事关每一个李唐宗室的利益,决不能束手就擒!
李隆基从小就在大大小小的政变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惯了,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政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事已至此,只能是搞一场政变,把韦皇后做掉。可是,具体怎么操作这场政变呢?
虽然在卢小闲的帮助之下,李隆基也有了自己的班底,可要与韦皇后对抗,这点资本显然不够用。
此时,李隆基是最惦记的卢小闲人了,只要卢小闲在,他成功的机会便大大地提高了。他甚至每过两个时辰便派人去一趟卢小闲府上,打听卢小闲是否回到长安,可每一次传来的消息都让他失望不已。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韦皇后在明处,一步步迈向皇帝宝座。
李隆基也不甘示弱,在暗处紧锣密鼓地做着政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