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天气寒冷,北方人家冬天习惯猫冬,甚少外出。虽是白rì,整个村庄都显得很是寂静。在这样一个被寒冷愁苦包裹的北地边村,却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仔细寻觅,这声音乃是从村子正中心一户人家传出。此户正是潘家口村的大户潘嘉义家。
潘嘉义家坐落村子正中,共有前后两进十余间草房,前边一排供人居住,后边一排当做仓房、马厩和牛棚。潘家虽然生活很是拮据,但在村里已是数一数二大户,再加上是嫡传正宗,威望也高,在村里说一不二。
前排供人居住的草房最西边一间房子,靠窗户一面是一个通铺火炕,火炕两边各有一床随意卷起的简陋棉絮。正中间放着一个炕桌,炕桌前边是一个用泥巴丕制的火盆,火盆里燃着红红的炭火。地下正中间摆放着一个早已脱掉漆面的八仙桌和四把椅子,桌上放着一些文房四宝和几本启蒙书籍,再无其他家具。
潘兴汉坐在炕桌左边翻来覆去摆弄研究一支笨重的鸟铳;坐在炕桌右边的潘兴臣,正拿着一柄约有一尺长一寸宽的小巧jīng致、雪亮锋利的多功能现代军刀玩耍,一会塞入深绿sè塑料刀鞘,一会又噌的拔出,摆出各种挥砍劈刺姿势。
这把刀具是潘兴汉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矿工随身工具,比如螺丝刀、钳子、游标卡尺,U型磁铁等工具,都装在一个穿在裤腰带上的工具袋里,随着穿越一同带了过来。
两个拖着长长浓鼻涕的小不点,站在地下,手肘搭在炕沿边,支着下巴,用羡慕祈求的眼神看着炕上的二哥耍把式,眼神随着刀具的挥舞四处游走,不肯离开半分。十余岁的小姑娘潘美娘,倚在里屋门框上,将手抄在袖口里,一眨不眨的用少女特有的脉脉眼神看着大哥哥。
站在炕边的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实在经受不住刀具的诱惑,用漏风的语句说道:“好二哥,给我耍耍,一下就成。”
另一个更小的孩子受到小哥乞求的鼓励,也放开胆子跟风,nǎi声nǎi气随声应和,并且扒着炕沿要上炕直接夺取,可因个子太小,大头刚刚超过炕面,无论如何努力蹬踏,也爬不到炕上。于是急的抓耳挠腮,上蹿下跳,咧开嘴巴不依不饶。
潘兴汉将手里的鸟铳挂到墙上,探过身子,一把将小不点拽到炕上,抱在怀里,从袖筒掏出一方手帕,将快要流过河的鼻涕擦拭干净,亲昵的拍了拍大头,说道:“五子还太小,耍不得刀枪,等长大一些,哥哥给你做一把比这还要漂亮的战刀。”
说完从潘兴臣手里要过刀具插入鞘里,扣好保险递给小五抚摸片刻,又随手递给已经上到炕上的小四,吩咐道:“不许抽出,否则就不给玩。”
能够亲身拿着哥哥带回来的宝贝,两个孩子无比兴奋,苦大仇深般向对面的二哥示威卖乖,然后乖巧的趴到大哥这边的炕上研究起刀鞘上面的jīng致花纹。
潘兴臣正处舞枪弄棒的年龄,在加上世代军旅,对武器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听哥哥说可自制武器,信以为真,立刻来了兴致,满怀希冀的问道:“大哥真的可造出和这把短刀一样锋利的战刀?”
“是的,哥哥别的能耐没有,就是这两年在外边学了一手锻造武器的jīng湛手艺。”潘兴汉说到这里,想起一件事,赶忙问道:“你将我救回时,一同带回的那块铁疙瘩撩哪了?”要制作jīng良武器,离不开好的钢材,以大明朝的冶铁技术,肯定无法炼制好jīng钢,那个将自己带到明朝的炸弹壳是百炼jīng钢,有三百多斤,不可错过,一定要弄到手。
“早被老爹悄悄弄回了,就放在后边仓房,还嘱咐我们不得声张。”
“姜还是老的辣,知道那铁壳是好东西,即使卖钱也能换回十几两银子,不肯糟蹋一点过手的财富。”通过这几天接触,已对便宜老爹xìng格有所了解的潘兴汉,听了二弟的话,放心的同时,暗暗腹诽。
机灵的二弟听了哥哥问话,眼珠一转,就猜个仈jiǔ不离十,眼睛放出光彩,好似那个铁壳子已经变作无数把锋利战刀,躺在仓房,任凭自己可劲挑选使用。迫不及待的说道:“反正眼下也没事,若是哥哥身子骨已无大碍,就将它取来做刀。”
潘兴臣虽然已经十五岁,依着古代标准,过完新年就算chéng rén,可成家立业,当兵吃粮。但毕竟长期窝在山沟沟,最远就到过喜峰口镇子读过几年书,长城以北倒是没少跑,但那里荒无人烟。没有啥子见识,更没有看过如何铸造,理所当然的认为有铁有手艺就可打造战刀。
潘兴汉理解弟弟的迫切心情,不好拂了他的兴致,抬头看了一眼,说道:“等过完年,消停下来,我攒够家什,就给你打造。”
凭着他的一生所学,别说打造一把最简单的好刀,要有设备,机枪大炮都可制作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别说打造钢刀,眼下就连破开炸弹壳的能力也没有。
一直站在门口的妹妹看出端倪。这两年被二哥吆来呵去,早已不忿,眼下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