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五百二十二 云州治安战
返回书页
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一千五百二十二 云州治安战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夏日的微风83    书名:东汉末年枭雄志    本书简介
    用十八年的庞大时间与天文数字般的财政支出,以及十一万人的性命,魏帝国成功打通蜀道大动脉,把自古以来艰苦难行的蜀道整体重修。

    倒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全力修缮蜀道,因为还有其他的治理工作与经济工作,一直都在带着修,进度不快,所以用了十八年。

    但是该说不说,质量也是杠杠的。

    眼下蜀道工程接近竣工,对于一直苦于庞大财政支出的财政部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自打蜀道和大运河同时开工以来,财政部就没有一年不叫苦连天,当然也的确挺苦的,没有郭鹏荡平庄园主强势收税,魏帝国根本无法有那么强的财力同时支撑两个巨大的工程。

    尽管如此,也真的很吃力,所以蜀道工程早一天结束,对财政部绝对是一种解放。

    吕虔刚一接任财政部就有这样好的消息和局面,要是整顿不好魏帝国的经济工作,他可就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郭鹏带着队伍一路南下,走过了从没来过的益州,踏上了更加没有来过的云州。

    云贵高原,山高路险,从来都是皇帝远的地方,当初雍闿嚣张的对满宠说要与他会猎成都,所依仗的就是高原之地上艰难险阻的山路小路和瘴气等中原人闻之色变的东西。

    他当然没想到他招惹的是郭某人这种妖孽。

    直接用强大的动员力碾压了整个南中,建设为全新的云州。

    不过整个南中地区素来都是中央政权接近羁縻管制的地方,很多地方只是象征性的派驻官员,象征性的征收税款,然后象征性的统治。

    实际上还是他们自己治理自己,中央政府并没有干预他们的行政管理。

    而且永昌郡的土地还有很多是两汉时期内附的小国,本身就是外族人,内附汉朝也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想要赏赐,拿了赏赐汉朝也懒得直接派人管理,也是让他们自己做主。

    所以当魏帝国要直接管理这些地方的时候,越是往南,阻力就越大。

    主要也是汉人太少,外族人缺太多,他们桀骜不驯,领头人不愿意接受魏帝国的管制和缴税的要求。

    他们多少年来都是自己管自己,自己压迫自己,忽然有一个新的压迫者要压在原来的压迫者头上吸血,谁能愿意呢?

    于是旷日持久的剿灭战争就开始了。

    不愿意交税的部族依靠永昌郡的密林和地形坚决反抗魏军,魏军则利用燃烧罐和震天雷等武器不断地攻击叛乱部族。

    魏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方式也在这一过程之中得到了进步,乐进时代便已经可以压着这些叛乱部族打了,等乐进犯错被免,老将李乾接替乐进的职位之后,魏军更是如鱼得水般战斗的越发成功。

    而且随着满宠在交州的行动,协助云州魏军封锁一部分部族从交州获取物资的渠道,以至于叛乱部族陷入了物资不足的境地,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却没有补充。

    永昌郡本身的产出虽然挺丰富,但是毕竟只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生产力远远跟不上战争需求,叛乱部族越打越弱,越打越少。

    巅峰时期,叛乱部族八十余万人群起反抗魏政府的统治,十几万战斗兵员与魏军对抗,甚至敢于和魏军打野战。

    现在基本上都龟缩在边缘山林地区等死。

    他们宁死都不愿意接受魏帝国统治的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不过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在魏军猛火油罐和震天雷的攻击下,他们的生存几率只会不断降低,只会不断死亡。

    然后偕老妇幼哭天喊地走出密林向魏军投降,被发配到蜀道工地上接受命运的审判。

    这样,魏帝国一方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交通改善的越来越好,物资投送能力越来越强,能同时发动进攻的魏军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叛乱部族那一方就陷入了长久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拔。

    不用多久,他们就会完全无法生存下去。

    当蜀道工程彻底竣工的那一刻,也就是他们最终失败的那一刻。

    旷日持久的云州治安战也将彻底告终。

    郭鹏此番来到云州,正是为了提前慰劳这群在这里苦战良久的战士们。

    在李乾和田丰的陪伴下,郭鹏带着郭承志一起来到了永昌大营,在这里接见驻军战士们。

    他们来源不一,有禁军,有普通的常备士兵,还有更多的役兵。

    七八年的治安战之中,无数波军队轮番来到云州参与治安战,很多人就此牺牲在这里,也有很多人在这里获得功勋,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战士,永远留在了军队之中。

    眼下云州

酷虎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东汉末年枭雄志简介 > 一千五百二十二 云州治安战
申明: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小说《东汉末年枭雄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酷虎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