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副总司令发电,东海舰队在作战之余密切注意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的动向,他们不可能只依靠台海舰队一支,其必然还有后手。还有,电告李宗仁,此次行动关乎国家领土的完成,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在台湾土地上占据一片桥头堡。后续的大军会源源不断的到达。”冯庸沉声说道。
“是!”
中日台海战争的爆发第一时间通过电文传到世界诸国。世界诸国都知道,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爆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且这场海战的胜利更是直接影响到中国后续的作战计划。毕竟海战一直是中国的弱项。前几次大规模的海战虽然战果斐然,但其中运气的成分太大。真正的大规模海战,西方国家还是更加看重日本。
对于远东的局势,各国态度不一,不过军火市场却并未出现人们预期中的火爆。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都有自己完备的军工体系,武器供应完全能够靠国内工厂解决。对于外国武器需要量极小。对于武器问题,中日双方似乎早有默契,都是依赖本国的武器,就算本国武器子在性能上不如西方的先进,也未曾有大规模装备外国武器的意图。这些都和中日两国的思想有关。中华民国自然是始终贯彻冯庸独立发展的道路,外国先进技术可以借鉴,但绝对不能依赖。核心高科技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是凭借着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中国国防科技从仿制开始,短短数年时间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以说这些成就都是冯庸用硬邦邦的政策逼出来的。中国每年对于科研的投入那是十分巨大的。当然,为了不刺激其他国家,这些投入基本上都以秘密资金的形式调拨。
面对这种局面,西方诸国的军火商人经过分析,皆发现中日战争犹有余力,自然不需要购买外国的武器。于是西方诸国的军火商人开始操纵本国国会和政府,竭力想要将中日战争向平衡的持久战方向拉。毕竟两大国陷入持久战,就算本国准备的再充分也扛不住长久的消耗。而要维持两国的势力平衡,就不能让日本海军彻底压住中国海军,毕竟中国海军失败就预示着日本海军将彻底称霸东亚,中日之间就难以爆发出更加全面持久的战争,对于世界军火吃长的刺激也就不大。再加上这个时候,中国军方开始频频和西方诸国接触,想要购买性能不弱于日本的军舰。西方国家在半推半就之下就将一些还未曾到退役年限的军舰以退役的形式转卖给中国。
就连李麟都没有想到。在他一手主导的台海战争竟然还会带来这种好处。大量西方相对先进的军舰被卖到中国。根据事后统计,在台海战争爆发的这段时间,中国签成的军舰购买合约多达二十八艘,其中四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剩下的也都是数千吨级的巡洋舰,涉及上千万美元。如此庞大的军事采购几乎算是二战之前最大的一笔军事订单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