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会议开始前,秘书全都离开了会议室,还关闭了所有会议记录设备。
前面半个小时,主要是张清芳与周自强在介绍技术上的问题。
导致实验堆不具备商业推广价值,连军事应用价值都受到严格限制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堆芯,准确的说是制造堆芯的关键材料的产量与价格。因为“纳米碳原子膜”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量产,更别说工业化生产,所以要严格按照实验堆的设计指标来建造应用堆,在经济上没有任何价值。
按照赵耀国的意思,建造更多实验室,提高“纳米碳原子膜”的生产规模,先实现军事应用。
对此,李佑廷给出了明确答复,即存在资金与保密的双重问题。资金方面,提高生产规模并不能降低生产成本,反而会提高生产成本,即生产“纳米碳原子膜”所需的原料没有足够的产量。保密方面的问题更严重,即大量采购生产“纳米碳原子膜”的原料,比如石墨烯必然导致市场动荡,然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关注。此外,维持实验室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同样存在保密上的问题。即便由军情局管理这些实验室,也无法保证所有从业的科技人员绝对可靠。用李佑廷的话来说,维持十座实验室以现有规模生产“纳米碳原子膜”已经达到了军情局保密能力的极限。
这个时候,周自强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
当然,在此之前,周自强已经告诉了李佑廷,是由李佑廷向赵耀国提出来,然后由赵耀国在会议上起讨论。
这个办法就是,通过缩短堆芯的使用寿命来降低制造成本。办法也很简单,用少量次品来代替合格的成品。按照周自强提供的科学依据,如果制造堆芯的“纳米碳原子膜”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合格率,那么实验堆的堆芯至少能正常使用二十年,而且在适当降低输出功率的情况下能达到设计要求的五十年。只是,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根本不可能获得百分之百合格的“纳米碳原子膜”。也正是合格率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实验堆堆芯的实际使用寿命根本达不到二十年。
至于这里面存在的技术难题,周自强也简单做了介绍。
主要就是,“纳米碳原子膜”的制备工艺已经达到了现有设备的极限,受到了量子效应的影响,具有不可测量性,因此很难对已经制成的“纳米碳原子膜”进行检测,也就无法准确掌握合格率。
简单的说,所有制造出来的“纳米碳原子膜”都被放到实验堆上使用,通过使用来检测是否合格。
结果显而易见,“纳米碳原子膜”的合格率不到万分之一。
其实,这也是产量低、成本高的根本原因。
只是,在淘汰掉的不合格产品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能够使用,只是因为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就被定为不合格。
这些能够使用的次品,占到了总量的百分之一,即相当于合格品的一百倍。
如果用这些次品来制造堆芯,除了需要适当的降低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之外,最大的影响就是堆芯使用寿命会大幅度缩短。按照周自强提交的报告,如果全部使用次品,再把输出功率限制在设计功率的百分之八十,实验堆堆芯的使用寿命至少有五年。关键是,堆芯的制造成本能降低一个数量级。
寿命缩短一半以上,输出功率降低两成,制造成本却能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以下。
显然,这是一个很有可行性的替代办法。
张清芳与周自强只做技术上的报告,没有谈其他问题。做为科研人员,他们也没有资格谈论其他问题。
“虽然在商用上,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即降低设计标准的反应堆依然没有商用价值,但是在军事应用上,成本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李佑廷做为实验堆科研项目总负责人,对应用前景做了阐述。“以实验堆为原型,我们能够制造出额定输出功率为六十兆瓦,堆芯使用寿命为五年的应用堆,而且质量与体积都比现有的裂变堆更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堆芯寿命,以及更换堆芯对舰艇部署效率产生的影响。为此,我咨询过几家设计所的专家,而他们给出的全都是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