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其墨迹为著录。由于只是目录,并不知其材质及所书内容,因其归入王羲之草书类,又以所书内容有“平安”二字为帖名,后人遂将之与绛帖联系起来,认为其底本即是著录的那件。
拿做礼物送给肖遥,忝篁曾经犹豫了很久,因为他个人也很喜欢此贴,实在是有点舍不得。
但到了他这个年龄,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舍弃。
看到肖遥鉴赏的很入迷,说明他这两件礼物送对了。
等肖遥鉴赏完毕,忝篁说道:“肖先生,你是大收藏家,在绘画上又有那么高的成就,肯定也是一位书画鉴定专家,那你觉得此贴应该出于哪个年代?”
肖遥没有马上回答,有些感慨的说道:“我个人的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证据可以准确断代。
完整的草书,如今已不可得见了,所幸有柯九思、文徵明等的精心护持,后人还有幸能见到一个与极为相似的古墨迹。此贴保存了它的前四行计四十一字,绢地极古,墨色浓黑,虽然所余内容不多,但右军风骨可见一斑。
拿此贴与相比,不论从行气,结体及用笔上看,都十分相似。
古来刻帖,往往参有摹刻者自己的书写、镌刻的习惯,在局部常有些许改动,加上唐宋勾摹的墨本也未必就只一件,因此后人不能肯定用以上石的就是此本的全卷。
由于历史留下来的资料有限,今人目前能做的工作只能从其本身留存的确实可信的信息——比如收藏印记、题跋、装裱等方面着手,并参考可以得见的数据,去考证它可信的流传经历,判断它摹写、割裂的大致年代,以期能有一个准确的结论。”
忝篁研究平安帖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此贴传承有序,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曾经收藏鉴赏过,但鉴定结论却不尽相同。
历史上的鉴定家大多从此帖的书风、勾摹水平及绢素气色、收传印记等方面来考察论定它自身的艺术、历史价值。
从文献中可以得知,历史上曾经收藏过此帖的那些名人对此帖的年代判断大至有如下几种:
认为是王羲之真迹的有文徵明、乾隆。认为此贴是宋摹本的有徐邦达、王世懋。认为唐临的最多,有文嘉、孙矿、吴其贞、顾复、安岐等人。
或许这些历史名人的鉴定水平不一定高,但他们的影响力都足够大,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唐临这个结论。”
关于的断代本来就看法不一,肖遥肯定不会和忝篁争论,他只是阐明自己的看法,“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还没有十足的证据可以判断的确切年代,但它绝不晚于宋代则是可以肯定的,我个人更倾向于这是南宋的摹本。”
肖遥和忝篁的意见不一,如果这是一次纯粹的鉴定交流,那么忝篁不介意和肖遥辩论一下。
但他的最终目的是想从肖遥那里拿到一颗回春丹,自然没必要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和他争论,免得惹了肖遥不快,那他的这两件礼物不就白送了。
肖遥收下了这两件礼物,忝篁又故作大度的说道:“这两件礼物有点轻了,藏宝室中的那些藏品,如果其中有肖先生喜欢的,尽管拿走就是了。”
“我能看得出来,忝篁先生肯定也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有这两件大家作品,我就已经很知足了。”
肖遥来的时候没带礼物,现在收下了忝篁送给他的两件国宝,他肯定要有所表示,免得因为这么一点小事欠下了人情。
要是忝篁的脸皮足够厚,直接向他索要回春丹,就算他不给,怎么也得想个理由才行。
他紧跟着说道:“这两件礼物我很喜欢,我也给忝篁先生准备了一份薄礼,但东西是从国内发过来的,可能还要一两天才能送达。”
肖遥找的这个借口有点生硬,但他觉得好用就行,他绝对不会给忝篁向他索要回春丹的机会。
“肖先生竟然还给我准备了礼物,真是太荣幸了,我能知道是什么吗?”忝篁做出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当然可以,其实就是一点小礼物,我听说忝篁先生喜欢喝茶,所以我给你准备了两罐茶叶。当然了,这两罐茶叶有点不普通,除了香气特别浓郁之外,长饮还有延年益寿、祛病健身的效果。”
忝篁万万没想到肖遥送给他的礼物竟然是两罐茶叶,真是让他白期待了半天。
这两罐茶叶就算再不普通,难道还能比得上他的那两件礼物珍贵吗?
他心中很不高兴,但又不能说出来,还要保持微笑,这让他非常郁闷。
肖遥不接茬,他只能继续挑起话题,“肖先生,听说安田义明的癌症被您给治愈了,如果不是我已经确认这件事情是真的,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样的奇迹!”
“奇迹虽然很少发生,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真的存在。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不能绝望,只要你心中充满信心,奇迹就会到来。”肖遥故意不提回春丹。
肖遥不上钩,忝篁只能直接发问:“人确实不能失去信心,哪怕是在绝望的时候。但我觉得,安田义明的绝症能够治愈,更重要的还是他有肖先生这么一位朋友。如果他不认识肖先生,那么奇迹未必会青睐他。我听说肖先生送给他三粒回春丹,是这样吗?”
“安田义明确实从我这里拿到了三粒回春丹,但并不是我送给他的,而是他从我这里购买的,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在和肖遥见面之前,忝篁早就已经把相关信息调查清楚了。他知道安田义明为了拿到那三粒回春丹,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这个代价太高,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