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车停稳下来,乘员们清楚听到了硬物敲击战车装甲的叮当声,那也许是敌军有意无意打来的枪弹,或是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从叙军部队的作战方式来看,这里对“重步兵”战车真正有威胁的还是那些“条顿骑士”。
确定目标准备开火之时,炮手视线里的目标突然有了动静,这让他心头一惊,差点就仓促开火射击,好在他的神经足够粗壮,又往后挨了两三秒后,瞄准镜里的叙军战车持续转动炮塔,但没有将炮口对准这边,像是要轰击阵地右翼的步兵反战车小组,由此把装甲相对薄弱的炮塔侧面给暴露了出来!
机会难得,克里斯滕森屏住呼吸,微调射角,这种状态一如跳水运动员在跳板前最后的酝酿。一切就绪,战车火炮轰然发威。视线中,四百米开外的叙军战车猛然化成一团炽烈的火球,大量浓烟尚在扩散,震耳爆炸声便已传来。
见敌军战车被彻底摧毁,安德森和他的乘员组不禁高呼“胜利”,然而真正的胜利还没有到来。只听得“咻”的一声短促尖啸声,一发炮弹突然落在他们这辆战车近旁,剧烈爆炸的冲击像是一只无形的拳头狠狠砸在战车上,别说初登战场的装填手和驾驶员顿时懵了,就连经验老到的安德森也冷不丁跟车壁来了个“亲密接触”,虽然没有撞得失去意识,但一时血气上涌,向驾驶员发出了有失理智的指令:“大卫,全速前进!”
此时意图从侧翼突破守军阵地的叙军部队已近强弩之末,但可战之力仍强于投入阻击的犹太人武装,多辆战车、装甲车以及四五百名步兵推进到了守军阵地前沿,小股尖兵已经越过了防守方布设反战车地雷的区域,若安德森指挥的战车小队冒然前出,必定受到叙军部队的重点关照,而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重步兵”可扛不住60倍径75毫米炮的穿甲弹攻击!
除非车长失去指挥能力,炮手一般不会插手战车的指挥事务。所以,直到战车即将开过最前沿的步兵防御阵地,克里斯滕森才高声提醒:“我们是不是太靠前了?”
不想安德森咬牙道:“不,让我们用勇猛的反冲击来打垮敌人的冲击!”
在没办法直接观察友邻战车位置的情况下,安德森通过无线电向整个战车小队发出了“随我突击”的指令——此刻他面颊涨红,双目圆瞪,活像是个醉汉。
透过炮手瞄准镜,克里斯滕森忧心匆匆地观察着前方战场,那里七零八落地散布着被击毁的叙军战车和装甲车,有的因为殉爆或起火而变得焦黑,这种已经完全不具备战斗力,而有的是在被击穿或打坏的情况下遭到乘员遗弃,这种是有可能重新投入作战,还有一种便是动力系统损坏或故障,乘员没有撤离或是部分撤离的,对战车乘员来说,后面两种都是“危险的潜伏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谨慎的装甲兵会用穿甲弹来排除隐患,或是让己方步兵前去察看,但在这里,能够依靠的只有战车乘员们的警惕与反应……
“拉塞,看到11点钟方向的敌军步兵了吗?用机枪压制他们!”安德森吼道。
因为采用了发动机前置的独特设计,爱尔兰制造的“巡逻兵”、“重步兵”以及后来的“爱尔兰虎”、“爱尔兰豹”,车身都没有前向机枪,正面的辅助火力由炮塔上的同轴机枪、车长机枪以及防空机枪构成——后面两种机枪都位于战车座舱外部,在这其中,车长机枪采用了航空领域的机械传导式/电气传导式遥控技术,可供车长在不出舱的情况下进行全向射击,但当弹箱子弹打光后,车长必须钻出舱口进行手动装填,而位于炮手舱口前方的防空机枪则是纯粹的手动操控。这套辅助火力配置在理论和操练中显得非常理想,但在经历实战之后,爱尔兰军方调整了他们的装甲兵手册及相关作战教程,车长们在战斗中首选使用同轴机枪,必要时才会动用车长机枪,只有在万不得已或是外部威胁极低的情况下,才会持续使用车长机枪或动用防空机枪。
好在自20年代设计制造的“凯尔特战士”起,所有的爱尔兰战车均以液压或电动马达驱动炮塔,所以即便是重型战车,炮塔转动速度也较那些纯手动驱动炮塔的家伙快很多,以同轴机枪打辅助的效果也不算差。克里斯滕森没有迟疑,迅速逆时针转动炮塔,稍稍压低炮口,以同轴机枪把那些试图用德制“铁拳”反装甲榴弹发射器攻击自己的叙军步兵扫成了窟窿眼。<!--ove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