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不妨碍他继续说下去。
“如今虽然洛阳城之中各方势力轮番登场,但是论起实力来,还是我等世家的实力最大!”鲍勋说的颇为激动,“如今三公九卿尽是我世家大族之人,便是贾诩也不得不退了下去。
这般大的势力,我等只不过是未能联合在一起,未能做到最大的地步罢了,另外就是我等顾全大局!
我等完全不需要在乎他们是什么想法,只要他们敢于放肆,我等就奋起防抗,定然能够让他们不敢轻易妄动,我等需要做的,就是完全的听从陈群大人和司马大人的话,让我等继续昌盛下去!”
鲍勋这些话说出来让陈群和司马懿两人脸色变得完全不同,陈群是满脸的喜色,丝毫没有掩饰,而司马懿则是慢慢将眼睛眯了起来,看向他的眼神十分的不善。
刚刚鲍勋虽然将他也好一顿夸赞,但是在司马懿看来,这就是**裸的捧杀。
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人的脸色颇为难看,那就是在黄初三年接替贾诩成为太尉的钟繇,一个岁数比贾诩还要大的太尉。
(钟繇升任太尉也是世家的博弈,这次博弈看似起源于黄初三年,其实在建安二十五年,他就已经开始了。
钟繇是谁,颍川长社钟家的当家之人,当年的司隶校尉,一人镇压偌大的关中,将当初被西凉军团给弄报废的西凉之地再次给抬了起来,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论家世,颍川钟家,天下间一等一的家族势力,钟家和陈家一样都是从祖父那一代就开始发家致富的,而且和陈家一样的是,他们两家都是靠着名士的头衔混出来的。
钟繇的祖父钟皓就已经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了,颇有些高行不说,更是一手创立了颍川的钟家。
第二代的钟家四子,那更是在最坏的年代生生的混成了最大的名声。
钟迪是钟繇的父亲,官位只是颍川郡的主簿,郡主簿,压根入不了朝廷的脸面的这种官职,然后最后却是得到了偌大的名声。
他辞官不做了,而他辞官不做的原因是因为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什么,那是朝中一群达官显贵反对宦官参政,然后双方打的不可开交之后,最后官员士大夫输了,被迫终生不得再次入官,这其中有过数次党锢,每一次都能让一个声名赫赫的人被一脚踹下去。
其中这段日子是延熹九年,一直延续到中平元年,最后还是因为黄巾之乱,北地太守皇甫嵩拿国难做文章,这才将这场延续了足足十八年的大乱平定下去。
但是被党锢之乱弄下去的人都是什么人,最大的主力就是那些反对宦官当政,被王公大臣和外戚当了枪使的太学生们,除了太学生之外,还有一群人,太尉陈蕃,大汉名士,司隶校尉李膺等人。
这群人和一个小小的颍川郡主簿有什么关系,这就纯粹是用来蹭热度的,如果当时有这么个词儿,那就是蹭热度。
特别是在颍川主簿钟迪之后,他的弟弟,钟繇的叔父钟敷也跟着将这句话放上来了,因为党锢不出仕!
这个更加的优秀,钟迪好歹是当上了颍川主簿,然后说自己因为党锢之祸不干了,他的弟弟钟敷更加的优秀,压根就不去,理由还是因为朝中的党锢之祸。
凭良心说,钟家将这个热度蹭的是真的相当的好,之后老三老四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党锢之祸在中平元年终于结束了,他们俩也没啥什么靠谱的理由了,干脆就是不出来了,安心在家中当自己的名士。
就这么一个情况下,两代人六个名士的支持之下,钟繇终于横空出世了,然后和曹操相识之后真的做的相当的不错,司隶校尉之间,无论是民生还是田亩,军事还是诸侯,他在关中都算是做到了当时能够做到的极致了。
但是钟繇的身份不单单是一个司隶校尉,他还是一个世家,同时还是一个大汉的重臣。
司隶校尉只不过就是钟繇在曹操麾下的实权官职,但是他的官职可不仅仅如此,两代人六个人的支持,他在汉朝的仕途那也是风生水起,再加上他对于已经危机四伏的汉室还有着很大的恩惠。
在钟繇进入仕途的时候,曹操那时候还和他只是有神交,并没有说谁真正的投靠谁,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了孝廉,然后担任尚书郎和阳陵令,之后他辞官之后也没有被遗忘,更是改为了黄门侍郎等职。
兴平二年,李傕胁迫献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根据之前的功劳封东武亭侯。
这一点在他的本传之中就有不少的记载。
《三国志·钟繇传》: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之后在曹操的麾下再次坐镇关中,一路让关中稳定,抵抗了雍凉之地的诸侯,马家以及韩遂等人都清理的十分服帖,这就是大功,曹操也非常的赞赏他,甚至将他在关中比作当初萧何在高祖的后方。
诸多功劳的钟繇,从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一干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等到魏国在曹操封公之后也就成立了,而钟繇也就变成了大魏国的大理,然后更是被升任为相国!
等到了曹丕成为了大魏的太子,还专门赏赐给钟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於赫有魏,作汉籓辅。厥相惟锺,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这是不是就是相当的厉害了,甚至可以说钟繇当初那就是大魏国的一种最高荣誉了,然后
建安二十四年,钟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
建安二十四年,魏讽之案可以说是曹丕自己一手炮制出来的案子,所以这个时候曹丕将重要给弄下去,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他已经是相国之位了,若是不弄下去的话,日后不好再提拔上去,还是因为别的。
但是在曹丕称王称帝之后,出现了些许有意思的事情。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王位,钟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延康元年,同时也是黄初元年,钟繇被恢复了地位官职,甚至成为了廷尉封为高乡候,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黄初三年,也就是两年半之后,钟繇代替了贾诩成为了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那个时候的三公也是被曹丕所称赞的最好的三公名臣,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时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三国志·钟繇传》: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但是这里面的太尉,却是非常的有意思,也就是说他取代贾诩这件事,很有趣。
贾诩是在黄初元年,曹丕称帝之后成为的大魏太尉一职,也算是报答了贾诩这么多年对他的支持了,同时还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可谓是一门荣誉了。
但是在黄初三年,贾诩的太尉一职被抹去了,换成了钟繇,这个看似没有问题对吧。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子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模嗣。
这个是《三国志》之中记载的在曹丕和江东大战的时候,双方开战之时的事情,按照上面所说,贾诩是公元147年所生的,而他七十七岁的时候去世的,算起来应该是223年到224年,不过算起来应该是223,曹氏伐吴回来回来之后的六月死去的。
而公元223年是什么年头,黄初四年!
黄初四年贾诩死去的时候,还是曹氏的重臣,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曹氏没有将他罢免,而且还带到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没有找到他再进一步的各种争取,也就是说贾诩在黄初四年还是太尉!
黄初三年的时候,钟繇拿下了太尉,黄初四年,贾诩还是太尉,这就十分的有意思了。
曹丕不可能同时安排两个太尉出现在朝堂之上,可是黄初三年的事情也是千真万确的一件事,所以说作者翻看了当时的官场和各个人物志之后,发现了另一件事!
王朗并不是世家,很多人将世家争夺天下的锅全都算到曹操和曹丕身上,就是因为他们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和大量任用世家!
但是曹丕执政的几年之中任用的却绝大部分都是小家族或者是寒门子弟。
程昱在升任三公之前就已经死了,那么在黄初元年到黄初三年,这曹丕称帝最重要的三年时间之中,他朝堂上都是什么人物。
军方已经不用多说了,曹家曹仁,曹彰,曹真,曹休以及夏侯家的夏侯尚,夏侯儒等人牢牢掌控着军方!
那么朝堂上呢,曹魏权利最大的无非就是三公九卿了。
那么前三年的三公,分别是太尉贾诩,寒门之中的老人了,毋庸置疑!
司徒是华歆,他不过就是一个小世家的出身罢了,别说代表世家了,恐怕连他自己的家族他都代表不了!
司空就是王朗,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大世家出身,毕竟姓王,毕竟他的简历特别的漂亮!
但是很不幸他和太原王家没有关系,王朗原名王严,是东海郡郯县人,根本就不是太原王家的人,和王允,王雄,王凌等人压根就不是一类人!
他之所以后面的简历非常的漂亮,完全是因为他曾经在游历关中的时候,拜师杨赐,算得上是半个杨家门徒,但是杨家却没有接受他这个门徒。
以后他在杨赐死后直接弃官不做了,为杨赐守孝算是还了杨家的恩情!
之后更是被陶谦相中了,从陶谦那里开始一点点发迹的。
之后无论是升任徐州治州从事,还是转任会稽太守,乃至最后用了数年的时间逃出江东而投奔曹操,他都没有家族帮助的样子!
也就是说,当初的三公,太尉和司空是寒门出身,华歆是小世家起来的,中原诸多大世家全都没了动静!
作为世家领袖的三个人,颖川陈家陈群是尚书令,长社钟家钟繇是大理卿,关中杨家直接已经没了动静!
所以说世家大部分的力量都变成了尚书陈群及其麾下了!
若是曹操时代的尚书也就罢了,毕竟当年的尚书令堪称天子脚下第一亲信,可谓是无冕之相了!
但是曹丕确是没有让这个习惯继续!
尚书之所以非常重要,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需要起草诏书,执掌大印!
但是曹丕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就从新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而且在做这件事之前,他还做了一些事情做铺垫!
黄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黄初二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 人之法。
而这三年他将儒道再次给立了起来,让儒家学子再次学会了忠君爱国!
而当所有人都是一副事不关己,好生看戏的时候,他直接设立中书省,将尚书令为首的陈群等人生生的给废了!
之后就是赐死了甄宓,改为寒门出生的郭女王为皇后,连后宫他都给换了!
为了抵抗曹丕越发过分的做法,世家应该是最后找到了卞太后出面,请求她制止曹丕的这种疯狂!
但是最后被曹丕连他母后都给断了!
曹丕借此机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同时,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三国志》记载的是,九月甲午,诏曰:“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庚子,立皇后郭氏。
同时在这三年之中,他还顺手整顿了曹魏的官风民气!
黄初二年,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
次年,也就是黄初三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这三年的时间,曹丕从当初争权夺位借助世家夺权登基,直接就变成了一个一手将世家推入了深渊的男人。
或许也正是因为物极必反,再被逼入了绝境的世家才会在黄初四年直接冒险行事,让曹家彻底的实力大损!
也只有这种可能,黄初三年才会出现这么荒唐的一件事情。
老太尉贾诩既没有罢官也没有升迁,更没有出什么意外。
但是钟繇就这么晃晃悠悠的出现了,都是老朋友了,下手也就不客气了!
这是世家和曹丕的交换,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三公之中没有世家之人,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所以才会出现同一个朝中会出现两个太尉,一个寒门,一个世家,如果是世家和曹丕之间的斗争,那么后面的鲍勋之事也就能够理解了,毕竟某些情况下,臣子逼迫皇帝,这个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至于曹丕夸赞钟繇等人,一是因为钟繇能力的确不错,二是因为曹丕和刘协等人不同,他足够隐忍。)
言归正传
鲍勋说完之后,钟繇等人脸色不悲不喜,这是颍川一脉和中原河内一脉的斗争,其他人坐享其成罢了。
就在双方都有些快要绷不住的时候,一直乐呵呵笑眯眯的钟繇突然轻笑了起来。
“鲍勋刚刚这句话说的倒是真的打进了老夫的心中啊!”钟繇慢悠悠的站了起来,笑着看了鲍勋一眼,“若是我等世家能够联合起来,这天下恐怕早就已经平定了!”
众人听到钟繇这句话都是不置可否,便是陈群和司马懿两个人都是不言不语的,似乎没有听到这个宿老说话一样。
世家,何为世家,那就是一个个的家族,在世家的眼中,天下可以风云变幻,但是他们世家必须不倒,他们奉行的就是任你天下变换,我自佁然不动。
在这种奉行之下,他们怎么可能会合作共赢,就算是合作,那也不过是因为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共同的想法罢了,等到他们度过了这段日子之后,那就会再次反目为仇。
至于为何如此,天下的财富就只有这么多,若是世家越来越多,那他们岂不是越来越少了。
每一年甚至是每一天都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这个大世之中,每一天都有新的官员出现在朝堂之中,他们有些人的天赋,有些人的实力要比这些已有的世家家主还要好。
若是不打压,不将他们摁下去,恐怕他们接下来面对的就是那些人的故事了,没有人想要作为一个故事的背景,也没有人愿意当做垫脚石被人踩着登上传奇之位。
一个人出人头地需要一辈子,一个家族只需要三代就能成为世家,天下州郡都是有数的,那么一个家族的出现,必定会伴随着另外一个家族的沉沦,这种斗争虽然不见刀光血影,但是却仿佛杀人一般让人不敢直视!
“尔等,看来是不想团结一致啊!”钟繇看着一个个沉默不语的家主和官员,倒也没有多么的生气,直视轻笑了一声,“老夫这里有一个消息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听?”
陈群突然笑了出来,“元常兄直说吧,莫要这般笑话我等了!”
当初行子侄礼的陈群,此时却也是用兄长待之,不过对于这种事情,钟繇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刚刚老夫得到了消息,徐州的那位已经被剥夺了兵权,改任执金吾,被带回了洛阳,不日将会和陛下一起归来!”
这个消息真的是让所有人都震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钟繇,他们震惊的是臧霸那个连太祖曹操都拿他没有办法的人,就这么被曹丕夺下了兵权。
“怎么可能!”其中一个臣子猛地站了起来,满脸的不敢相信,“臧霸可是青徐之主,若是就这么被带走了,他曹子桓就不怕青徐大乱么?”
“就是!”另一个臣子也斩了起来,“青徐二州兵马不下十万,占据了小半个中原,兵强马壮,兵精粮足,一旦青徐出了乱子,这刚刚安稳的大魏就彻底的没有了!
现在洛阳又是这么一个模样,他曹子桓难不成还不知道么,若是此时他拿下了青徐之地,恐怕很快他就会被整个中原都闹得不可开交的,而且整个中原都会乱套的。
曹仁和张辽都死了,曹休和夏侯尚哪里可能守住南方和中原,陛下他是要干什么?他难不成是要和我等同归于尽不成么?”
和他们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相当的多,青徐之地的大都督臧霸,那是已经雄踞青徐许多年了,当初曹丕当上了魏王,青徐士卒就开始过兵变了。
就这么一群暴脾气的家伙,他们生怕一个不甚就会出现大问题,没想到曹丕竟然也这般的莽撞
时间回到数日之前,曹丕此时已经将书信交给了毌丘俭,他知道现在他靠不上其他人,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还有洛阳的弟弟。
此时他的太尉贾诩已经到了极限,或许这次回去之后,太尉贾诩就算还活着,他也会沉寂下去的,世家已经开始反攻了,那么他也要准备反攻了。
既然如此,他就要将自己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曹丕没有狂妄自大到可以和天下世家作斗争,同时也不会妄自菲薄,他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世家的能力。
世家敢于这般做,是因为大汉几百年的祖宗之法,这么多年的实力的积攒让世家成为了这个天下独一无二的状态和团体,这么一个团体的存在让人感觉到非常的紧张的。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天下世家已经拿下了绝大多数的地方州郡和朝中的官职,当初自己为了能够成功的篡汉称帝,他不得不和世家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虽然自己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从世家的手中夺回来了好多的权利,但是现在世家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要和他正是夺权,那么他就不得不好生应对。
若是翻脸的话,恐怕他就算是赢了,那这个大魏也就完了,这是难免的事情,这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件事情,只不过在曹丕的眼中,这种时候绝对不是这种时候。
曹丕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全部完成,他需要赶紧解决了手边的问题,为了大魏,他的那个弟弟已经出现在洛阳城,开始为他保驾护航了,这种好机会他绝对不能失去。
曹丕将所有的心思都放了回去,然后直接走出了大帐,看着众多士卒大喝了一声,“众军收拾行装,撤军!”
曹氏三路征伐东吴,历时半年之久,三路大军有胜有败,总体而言江东虽然没有失去寸土,但是整体大军被打崩了,至少数年之内他没有了北上之力,加上西川,孙权数年不敢再说称帝之事。
同时曹氏虽然一直处于进攻的姿态,但是因为疫病也倒下了不少人,加上因为病故失去的东路大军大将张辽,中路大军统领曹仁等大将,曹氏也算是实力大损。
这次撤军也算是让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同时江夏的文聘趁机拿下了江东三县,也算是完成了些许的目标,让江夏这个钉子钉的更加的深了。
曹丕一声令下,大军缓缓撤出,但是却没有直接从宛城回转洛阳,而是去了青徐之地,然后去了洞口大营!
曹丕说张辽病故于军中,他不能就这般回去,必须要去一趟江都,张辽死在了江都,他必须要去看看。
江都距离洞口算不得远,和徐州更是比较近的,在这里病逝的张辽自然是受到了极大规格的照顾,便是曹休等人听到曹丕要来的时候,也赶紧布置了洞口东路防线,然后回转江都,等候着曹丕的到来。
当曹丕再次见到张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