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慕演的那个配角让邓廷歌略感惊讶。在他的印象里,胡慕是个更适合演偶像剧的演员,不需要太多的情感起伏和细微表情,他的那张脸就足够吸引别人的视线。但他也想起钟幸曾说过他安排胡慕去重新上了一些表演课程,他说这个演员还是可以的,他对小人物的心态揣摩得非常准。
或许是因为感同身受,屏幕上的胡慕看上去和以往大不一样。当他饰演的那个年轻人蹲在夜晚的桥墩上一边抽烟一边哭时,厮打中被扯破的衣服、青紫的脸庞和手上的伤痕令他看上去非常落魄可怜,但他脸上的眼泪和双目中的不甘心,还有咬着那根香烟时露出的恶狠狠的表情,令这个角色在不多的几个特写镜头里一下子立体了起来。
胡慕坐在台上,看上去有些拘谨。他解释这是因为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成片。“我的脸好大”,他说。
片中一直被现实和剧情压制的年轻人终于在片尾奔跑了起来。他朝着一辆公交车奔去,车体上贴着的巨幅广告印着他喜欢的那个女孩子。影院里响起了低低的笑声。这样的奔跑段落应该更为唯美或浪漫,但钟幸处理得很怪异。年轻人追着一辆不断喷出黑色尾气的公车狂奔,那画面像一个尴尬至极的黑色幽默。
年轻人最后停了下来。他站在午间狂烈的日头下,站在热浪蒸腾的桥面上,目送着那僵硬笑着的女孩被乌黑的尾气包裹,渐渐去远了。
邓廷歌被胡慕的那个表情震了一下。
茫然,失落,嘲讽。年轻人的嘴角抽了一下,眼里的热烈情绪渐渐黯淡。汗水从发际淌下来,快滑到他眼睛里了。他伸手抹了一下,转身慢慢往回走。
邓廷歌以为按照钟幸以往拍爱情文艺片的尿性,这里应该给那背影一个镜头的。但钟幸没有。年轻人转身之后画面里面被人流和车流拥堵得严严实实,那个逆流而上的身影立刻就消失于芸芸。
这部电影和钟幸以往拍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现场的媒体人和影评家都十分谨慎。但他们都说,这电影很特别,很有意思,很不一样,是一个进步。
只是没人敢开口说“好”。
邓廷歌知道钟幸也不太在意这个。这部电影里穿插了三个年轻人的奋斗和爱情,三个人无一例外地都遭到了挫折,残忍的编剧最后也没有给他们一个足够激昂的结局。邓廷歌心想,哪里会有人喜欢在电影院里看这种片子呢?花钱买票,付出时间,还要选购饮料和爆米花,想舒舒服服度过一个多小时的人仍旧是大多数。
但他自己是很喜欢这个电影的。若是放在之前,他可能还没有这么强烈的认同感。
剧组的采访结束之后,邓廷歌短暂地被记者包围了。
“有复出计划吗?”
“对陈敬和了解吗?他被称为‘小邓廷歌’,你觉得他会威胁到自己的……”
“目前的复原情况能跟关心你的观众分享一下吗?”
“上个月在网络平台上重新播出的《大唐君华》重制版创下了收视纪录,你有什么想说……”
“听说你最近回归话剧舞台?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你的作品……”
“不拍戏了吗以后?是和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吗?”
问题太多太杂,他挑了一些回答,尽量说明了自己现在的工作意愿和身体状况。邓廷歌记得当时自己还是说了很多的,但第二天、第三天,甚至第四天,钟幸愤怒地举着一堆报纸刊物大发牢骚。
“那么小一点!!!”钟幸暴怒了,“你的消息只有那么一点点!”
常欢喝了口水,很平淡地说:“那是因为这次制片方找的公关公司不靠谱。”
制片方组成人员之一的钟幸不说话了。
他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看着邓廷歌:“还会有别的报道的。”
邓廷歌拿起被他揉皱的报纸扫了几眼。三天过去了,和他有关的报道仍旧很少,即便有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块,连配图都没有。
相比之下,他倒是想起昨晚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更红。帖子是路人发的,配了很多照片,都是他在云南那边住院的时候和罗恒秋在一起的场景。有些照片十分清晰,里面甚至还有他的父母亲。邓廷歌和罗恒秋兴致勃勃地讨论了一阵,觉得拍摄人不是医生护士,就同是病人。两人还对那个楼主的拍照技术和构图作了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
楼盖得很高,有一段时间还成了水货论坛置顶的热帖。帖子里的话倒是和以前抨击邓廷歌自甘堕落、罗恒秋恃钱行凶的论调不同,许多人都用了诸如“患难见真情”之类的感慨话语。
“好玩。”罗恒秋这样总结。
邓廷歌放下了报纸,又津津有味地品尝起钟幸珍藏的茶。
钟幸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你不生气?”
“啊?”邓廷歌摘下嘴唇上的一片叶子,“不生气。以前不生气,现在就更不生气了。”
这次换成常欢愤怒地扭头:“我生气了!你作决定之前怎么不跟我商量!你这段时间不干活,你知不知道我损失了多少钱!别想逃,继续回来拍戏,我专给你接文戏,一口气念五百字台词位置都不用挪一下的那种!”
“欢姐。”邓廷歌笑嘻嘻地说,“你别骗我,钟幸不是把胡慕挖过来了么?听他说你就是他经纪人,现在他人气又开始恢复了,你数钱都数不过来了吧?”
常欢轻咳一声,优雅地继续喝她的温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