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杂谈》主要内容是关于戏曲及文艺界的各类花边新闻第一期内容颇具轰动性。
页大题目楷体字:卢司业不惜异宝九公子重得佳人。
将卢鸿院中缺少美婢李治与祖述以美易宝之事写得如同一篇传奇一般其中不乏夸张之辞。
卢鸿看得差一点拍桌子只是身边众美环绕手也实在不太方便这才没有拍下去。
事实上卢鸿只是出于简单的被误解而造成的愤怒并没有想到这一花边新闻公布后的可怕后果。
后果便是第二天他这间别业的大门就给堵住了一辆辆的马车都是各方各界欲求宝砚佳作的权贵豪门而且无一例外地带来了各形各色的美婢娇娃。
卢鸿觉得自己似乎可以考虑举行一次选美比赛了。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在他脑中闪现一下看着门口汹涌的人群老张头终于挥了其巨大的优势。听着他“哦哦啊啊”地在那里打岔卢鸿赶紧拉过洗砚落荒而逃。
不得不说后院没有院墙还是有些好处的。
过了几天以后《曲苑杂谈》新一期就上一期文章中部分不实之处做了书面说明并对因此给卢鸿造成的不便作了道歉。就算这样这场风波也闹了几天才平息而《曲苑杂谈》因此一炮而红各类八卦信息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销量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尤其在之后不久莺娘的演出将要搬到戏院中进行。各类新戏的传闻纷纷扬扬。《曲苑杂谈》通过各种渠道。将莺娘正在排演新戏的一些小道消息登了出来引得众多戏迷期望值一天比一天高涨。而《曲苑杂谈》的销量也达到了一个惊人地数字。
在十月份地时候戏院终于落成。卢鸿亲自命名为:长安大剧院。在其启用的开场戏上包括天子李世民、太子李治、吴王李恪以及部分妃嫔集体亮相。当然众多高官贵族更是数不胜数当天的仪式几乎将长安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一网打尽。
场上演的正是卢鸿的新作《西厢记》。
其轰动效果是可以想象地比起《牡丹亭》演来。也差不到哪里去。若说各家期刊报纸连篇累椟的报道还更有过之。
褚行毅等人的《艺苑掇英》近水楼台出了《西厢记》的专刊其中还有对莺娘的专题采访提了一大堆的问题请莺娘一一答复。其间莺娘对卢鸿地才华及人品的仰慕之情毫不掩释更透露还有多出戏曲正在磨合中。不日即将出演的消息。这一期《艺苑掇英》卖得价格极高数量依然极少名气更加响亮风头之劲一时无二。
其他各期刊报纸都纷纷报出了大价钱专门收购关于卢鸿、莺娘等人的各类消息。此外还有各类的评论人士及撰稿人对新出现的《西厢记》进行了各角度的点评。
现在除了占主流的叫好声自然也有不遗余力进行抨击者。那《古风》自然又是大喊世风日下。指责《西厢记》比起《牡丹亭》来更是等而下之。败坏世风乃是一等一地大毒草。
除了《古风》外另一外报纸也是打击戏曲的急先锋。其名乃是《因果报》创刊倒是比较早地。这刊物的名字颇有意思“报”字既有报道之意。又含因果报应之意。乃是佛门创立的一份期刊专门对信徒宣传佛门宗旨。人们叫顺了嘴。皆称之为“报纸”。
报纸”之名由此而来后来者多有仿效其意将所办刊物亦称为某某报纸的。
因为卢鸿的这两出戏曲太过火爆那方外之人僧道尼等也多有观看地。结果许多青年僧尼因此爱慕俗世情缘居然纷纷还俗使得寺庙一下子都冷清了不少。更因卢鸿本来对佛门就不是很客气导致《因果报》对卢鸿大是不满攻击得更是格外卖力。
《古风》和《因果报》地评论自然惹得众多戏迷不满。但按照大唐有关法令规定二家刊物并没有违法之处。因此众多戏迷纷纷依托其他刊物投稿建言对反对意见给予批驳。一时之间硝烟迷漫争得天昏地暗。
现在只长安城中各类期刊报纸怕不有十几种。每天为了各种新闻消息出台评论互相攻击辩论搞得不亦乐乎。前时经辩的风气在此又挥了新地作用一大批善于批评的专职文人大出风头开始崭露头角成了职业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