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后世大统一情况下,汉、藏双方史料一应俱全,真实历史大白于青天白日下,教育机构和主流媒体仍然一遍遍地重复那些美好却虚构的故事。只是谎言再怎么重复也成不了真理,汉藏的民族团结需要靠现实的手段去巩固,而绝不能靠这类谎言去隐瞒真相。
说实话文成公主虽然对于后世来说影响颇大,但是在她活着的时候,事实上地位并比不上赤尊公主。
就连修建寺庙,赤尊公主所建的也是大昭寺,而文成公主修建的却只能称为小昭寺。只是泥婆罗的建筑水平有限,这寺庙修建得像后世的豆腐渣工程一样,建一次塌一次,无论如何则建不起来,只得承认自身能力有限,让侍女带着一升金砂去向文成公主求助。
文成公主的娘家什么没有,怎会看得上这点金砂?但是为了后宫之内的和谐,她还是大公无私地勘察了一番。经过她的数理推算,现整个西藏的地形宛如女魔仰卧之状,极不利于王朝统治,而赤尊公主所选的那片沼泽“卧塘湖”恰恰是女魔的“心血”旁边有红山与夹波日山则为“心骨”必须施法镇压才能建寺。赤尊公主听得云里雾里。无奈之下便将文公主推算的结果禀告于松赞干布,然后在机雪娘颇邦喀岩山之上,熔铁水灌凝砖土,修建九层碉楼,四面拴以铁链,使其牢固。然后修法去灾。文成公主再接再厉,说这还不够,还镇不住女魔头,又给了松赞干布设计了一个规划图,上面规划了四大镇边之庙,八座镇支之庙,还有数十座佛塔、佛像、石狮,”以更改风脉。此后这些寺院全都如数修建了,文成公主成了吐蕃佛寺的总设计师。
两座寺庙虽然最后都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同日建成、同日开光,但是从大昭寺摆放的是赤尊公主所带的释迦摩尼八岁时等身像,而小昭寺只能摆放文成公主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来看,两人的地个实在是不平等。直到后世的金城公主和亲进蕃时,为文成公主鸣不平吐蕃这才将两大昭寺的佛像掉了个个儿。而在大昭寺里那组典型的唐代雕塑中,松赞干布坐于中间,赤尊公主则紧依着他,文成公主只是坐于赤尊公主身后而已。当然文成公主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意思。因为松赞干布子嗣艰难,只有一个儿子,是跟大王妃孟赤江所生,而且他儿子早于他之前就死了。而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皆无所出。
所以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两人相敬如宾还让人信服,至于恩恩爱爱,至少不会比赤尊公主多多少。再加上松赞干布本人也不是什么浪漫之人,一生五个王妃,除了三个本地王妃之外,赤尊公主是他连逼带抢给抢回来的,根据史实记载,当时他直接派使臣说“我知道你有个女儿,所以特意来迎做王妃,你要是不同意,我就不走了,直接在你们泥婆罗修建我吐蕃的王宫”。言下之意就是你要是不把女儿嫁给我,我就要抢你的地盘了。泥婆罗国王吭都不敢吭一声,只得把赤尊公主送去了。
松赞干布吃了甜头,就想着一回生二回熟,再敲诈李世民一回吧。没想到李世民不吃他这套,你想打就打,结果两国对战,大唐五万人把吐蕃二十万人打了个血光灿烂,松赞干布这才知道原来不是人人都是泥婆罗的,大唐不好惹,赶紧服软。但是他心里未尝不是有根刺杵在心头,毕竟头一回打了败仗,谁都不太爽,对文成公主的恩爱程度也会打个大折扣了。
赵子轩虽然同情于文成公主,但这就是政治,自汉朝以来,除了大明的公主都是由内部消化之外,其他朝代都有过和亲的政策,有的是为了求得边境平安,有的却是为了施恩小国,感化蛮夷。后世很多人都说“安危托妇人计拙是和亲”但是对于古代的政客而言,“一桩婚姻能胜十万雄兵”何况古代一场大战下来,往往一两年的赋税就没有了,国库空虚,若是生什么天灾**的用什么来应急?这就好比后世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网刚稳定下来,却又不得不去翻过鸭绿江打山姆大叔一样,打完了大叔又搞起了经济运动,粮食大幅减产,结果三年灾害一出来,饿死数千万人。所以只要不涉及到打脸问题能不打仗,我就尽量不打仗。
当然文成公主在吐蕃过得也不差了,除了举目无亲之外还是过得挺不错的,后来松赞干布死后,李治曾经派人来接她回去,吐蕃人也都同意了,她却最终还是留守在了吐蕃,为大唐和吐蕃的友好做最后的努力,可惜国家大事怎会因为